如果你经历了年初的春运、五一的出行潮,以及十一的人挤人,那么恭喜你,多少在人群中混出了点门道。
在三号线捞人讲的是眼疾手快,“助产士”们必须立刻从人们的表情和行为中识别出要下车的人类(比如:试图每次蠕动一公分以接近车门的、喊着“借过一下”但旁人纹丝不动的),然后快准狠将手臂穿越人群找到目标物,一把揪住,打死都不能放,使劲往外拔就对了。
据说已经有朋友在鞋被踩烂后痛下决心,决定抓准商机去三号线地铁口卖拖鞋,我仿佛看到一颗未来的商业巨星正在冉冉升起。
但对于一生热爱吃鸡的广东人来说,最残忍的不是丢了鞋和衣服(咱就是说,人均二十双人字拖没在怕的),而是人已经下了车,鸡却还在车厢里。
有人费了老命挤下车,正准备回老板在下班时间后弹射过来的十条微信语音呢,掏出手机发现微信直接被挤卸载了。(微信:我没惹你们任何人)
都不用去豆瓣“请假借口研究所”找理由,第二天老板质问起来就实话实说,主打的就是受害者角色,“我知道你不信,但你要信。”
拓展下思路的话,要是哪天想请个病假,是不是也能直接填“精神创伤”,备注“早高峰三号线”,懂的都懂。
不管怎么说,靠自己的力量从三号线里挤出来都是“勇士行为”,像我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bushi),只能祈求工作人员或者好心人把我“拔”出来了,而这世上,也因此多了一种超级英雄——胡萝卜侠。
也有家人深谙在广州混的道理,“跟紧大妈!”,甭管你上车还是下车,只要抢先一步站在跃跃欲试的大妈前面,那么恭喜你,上下车成功率直接从30%飙升到99%。
一开始你或许还有些惶恐,“妈妈告诉我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时间一久广东人就习惯了,没钱吃早餐没关系,上趟地铁,周围人能帮你把一天的饭安排妥当。
也有破坏交易环境的“饿鬼”直接在地铁上吃早餐(当然是吃别人的),饥肠辘辘的时候刚好有一根油条送到嘴边,这谁顶得住啊。
他会享受到前后左右都被助推的顶级VIP待遇,比他爸妈还操心他有没有按点上早读的,是地铁里推他的姨姨。
其他默认的规则也可以浅提一下,比如,长发的朋友一定要把头发扎好,不然下一站可能就要直奔植发机构。
隔壁的日本甚至有一门专门的职业,“地铁推手”,每个车厢口都会有穿制服、戴手套的员工,在每班列车到达的时候兢兢业业帮社畜圆“上班梦”。
尽管拥挤,日本人还是坚持维护体面,费劲挤下来的大叔轻飘飘回头致谢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灵魂的升华。
好在打工人总是有自己苦中作乐的办法,所有在三号线上遇见的奇葩体验,都会变成让人发笑的素材,也算是没白挤这一趟。
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混上来的“萌新”,或许是第一次见三号线的威力,只好抽出一只手艰难打下,“广州地铁为什么这么多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