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关于泰格利的烦恼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报名 > » 正文

我国核酸日检测能力达484万人份最快半小时出结果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截至7月末,我国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484万人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达到3.8万余人。

  8月5日,国新办举行提高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用一组数字亮出了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情况:累计向全国各级医院、疾控中心、海关口岸、第三方检测机构发送试剂近2亿人份,设备1.2万余台。保障完成了1000万人检测的武汉大会战,1000万人检测的北京攻坚战,以及黑龙江、广东、上海等外防输入的常态化阵地战,新疆、大连等近日聚集性疫情检测的应急突击战,实现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根据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对相关上市产品的测评,我国核酸检测试剂总体的检出率已经达到95%以上。”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指出,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不断提升,检测时间不断缩短,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检测产品的品种类别不断丰富。

  据介绍,通过应急攻关,我国检测试剂及仪器设备等性能指标不断提升。包献华以核酸检测为例说,按照传统方法,以前一次检测大概需要4个多小时,现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检测,其中,最快的一款产品30分钟就能出结果。同时,现在能够实现“样品进、结果出”的一体化检测,极大提高了便利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检测产品的品种类别也在不断丰富,既有体积小的便携式产品,也有能检出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常见病毒的联检产品,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除了核酸检测以外,我国还研发推出一批抗体检测产品,15分钟左右就可以观察检测结果。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检出率。

  “总体看,我国的检测试剂研发已经形成了涵盖多种技术路线、多种产品系列的技术体系,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有些产品甚至领先,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的检测需要。”包献华说。

  “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试剂和设备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王江平提醒,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在继续,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而且秋冬季即将来临,国际航线正在陆续恢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守住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加强疫情形势研判,积极开展需求预测,持续保证产能稳定,做好极端情况下加大产能储备的准备。

  包献华透露,根据当前检测需求,近期科研攻关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加快核酸快检产品的研发攻关,重点关注检测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检测产品,已有几款在研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二是加快更高灵敏度、更大通量的检测产品的研发。三是加快抗原检测产品的研发,相对于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产品能够更早检出,并且可作为新冠病毒存在的一个直接证据。四是关注其他类型的检测方法,如可穿戴的智能检测设备、非接触式的综合体征检测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在加强应急攻关的同时面向长远,我们一方面已经部署和强化核心元器件、原材料等基础技术的攻关,主要是解决我国部分检测产品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问题。”包献华说,另一方面,根据检测技术路线多元、不断更迭替代的特点,还将持续跟踪一些技术路线先进、有重大技术突破的颠覆性技术,及时纳入研发体系中给予支持,构建面向未来的检测竞争优势。(记者 刘 垠)

  疫苗、抗体、“充电”头盔和干细胞等是专家们目前正在探索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方法。此次Ⅰ期临床试验招募了16名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早期无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将间隔一周接受两剂鼻腔疫苗。

  地球磁场约等于0.5高斯,这0.5高斯的强度就拥有足够的力量拨动指南针,让指南针的指针从任何方向旋转后都准确指向南方。此次刷新世界纪录,也为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规划建设的另一个大科学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和普遍追求。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日数异常偏多,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持续发展。8月19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30日发布高温预警。

  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15%”这一目标。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连续103次发射成功。

  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为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