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如果爱可以升华这样理解正确吗?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查询 > » 正文

逆火而行的骑士:爱重庆就为她赴汤蹈火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极端高温“烤”验下,8月17日以来,重庆涪陵、南川、江津、巴南、北碚、璧山、大足等地接连发生森林火灾。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场山火,莫过于8月21日晚在北碚歇马街道虎头村燃起的那团山火。直到25日23时,这场肆虐了整整5天的“火魔”终于被“击退”。

  对于重庆人来说,包裹虎头村的缙云山脉意义特殊——它是重庆主城的“肺叶”,也是重庆人喜爱的“后花园”,还是李商隐诗句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滋养着代代重庆人。

  一时间,各个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人们对山火的愤怒,对救援的渴望。就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高温抗衡、与烈火搏命的战斗中,一个个勇冲一线的消防员、武警官兵,和一个个自发加入救援队伍的志愿者,组成了一幅壮美图景:一边是烧得发亮的“红色火线”,一边是由抗击山火人群的头灯组成的“蓝色光链”,汇聚成了一个“人”字。

  组成志愿者队伍的人员中,引发最多关注和感动的,是担任人员、物资运送任务的“摩托大军”。他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颠簸崎岖的山路上冲锋驰骋,打通了运输线最后几百米,为一线灭火救援人员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装备、补给。

  在灭火救援现场,类似的话语不绝于耳,就如同一句句战斗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普通踏板车到公路摩托再到越野摩托,骑手们集结而来,聚沙成塔、坚韧付出,共同书写出最真实的重庆精神。

  8月27日上午,北碚朝阳街道七一新村,已经有些年月的居民楼下,张骏抹了一脸汗水,亲热地和擦肩而过的邻居打着招呼。

  这时的张骏,一改前两天的风风火火、往来穿梭,连说话的语速都放慢不少,“那天确实搞不赢(重庆方言:顾不过来),一刻都不敢多耽误,今天可以敞开说了。”

  张骏,土生土长的北碚区人,37岁不到。老家就在缙云山上,由于在家排老二,馒头又是他的小名,于是,他给自己起网名就叫“二馒头”。于是,摩友们都直亲切地称呼他“二馒头”或“馒头哥”。

  一双黄胶鞋、一个写有“二馒头”字样的安全头盔、一辆125CC排量的摩托车,是二馒头的标配。从2019年的重庆摩托车博览会起,每年的摩博会上,二馒头总会如期而至。在一众高端品牌、外型酷炫的摩托车中,二馒头和他的坐骑绝对是亮眼存在。他为此说:“我就是一名爱玩车的普通人,也许是代表了千千万万草根的爱车群体,骑个‘烂摩托’也能有机车梦。”

  代表着“草根摩友”的言语和车技,二馒头出圈了,也由此成为国内摩友界内响当当的一号人物。这也为他在本次北碚山火救援中的志愿工作,埋下了伏笔。

  8月22日上午,闲暇之余的二馒头还在玩着手机。他没有想到,数公里外,歇马街道虎头村的山火火势正在疯狂地吞噬着青翠的山林。一通来自重庆交巡警的电话让二馒头瞬间有了使命感。

  “(交巡警说)山路太陡,火又大,汽车不好上去,能不能叫些摩托车来(运输物资)?”挂断电话,二馒头立刻明白了,此前一天突发的山火,已经非常严重了。他马上录制了一段小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并标注了定位,召唤摩友们带车前来做志愿者,帮忙运输物资。

  视频一发出,便得到了积极响应。跑摩的的摩托、送外卖的摩托,以及冲坡的越野摩托,半天时间内,上千辆各式摩托车集结在虎头村。

  那天,二馒头的两个手机都快被打爆了,一直不断有摩友主动请缨,“还需要车吗?马上来!”“我没有车,我现买一个来参加可以不?”……

  “有个辽宁的粉丝在看到了我发的视频,开了20个小时车,驮着越野摩托来参加救援,真的太让我感动了。”二馒头说。

  虎头山上的山火还在燃烧。8月22日至24日间,山火一路蔓延。从虎头村烧到了邻近的璧山区七塘镇,又沿着山脊朝着缙云山主山方向烧去。而此刻的灭火救援工作没有耽搁,根据研判,由于连续高温天气,山林已经极度干燥,一个小火星就形成燎原之势。采用以水打火的方式,无法取得灭火胜利。指挥部决定,挖出隔离带,阻拦火势奔向缙云山主山。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