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轨驻留183天后,顺利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返回地球。近期,亚平结束疗养康复,新华社记者张扬和她约在北京航天城见面。
在中国空间站生活183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一次太空漫步有哪些难忘回忆?归队之后的身体状态如何?张扬心里有太多好奇,等着这位老朋友一一解答。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
183天的“太空出差”,像一次颇具科幻质感的太空生活实验,也是一首写满勇气与眷恋的宇宙诗篇。
出舱任务前,亚平一度觉得“我感觉我出不了舱了”,她说“我没有想到第一次穿上舱外航天服的时候,我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当她站上机械臂,零距离拥抱宇宙时,空间站围绕着地球旋转,眼前的景色不断向后滚动。她说那种感觉像“腾云驾雾”,也像“太空冲浪”。
返回时,她精准把握切伞时机,返回舱以非常少见的直立状态稳稳着陆。亚平说“这对我们的重力再适应是非常有利的。”
183天,也让返回地球后的亚平产生了很多习惯记忆:喝完水要把杯子固定到某处才安心,给别人递东西时总想直接“飞”过去,再软的床睡起来也觉得有点硌……太空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真真切切的印记。
“第一次飞天,可能是好奇和新鲜,但是第二次飞天,更多的则是勇气。”好奇,是面对未知不懈探索;勇气,是面对挑战知难而上。亚平的日子依然忙碌充实,重返地球之后,她要重返生活、重返家庭、重返训练,并时刻准备着重返太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