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如果爱可以升华这样理解正确吗?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查询 > » 正文

感恩好政策幸福生活美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2016年,潘言美一家搬到凱裡上馬石社區居住。通過一個月的培訓,潘言美在社區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活不累,每月收入2200元。

  近年來,為實現搬遷一戶一就業,上馬石社區採取“培訓+車間+就業”模式,把安置點的扶貧車間作為培訓學校,讓搬遷群眾一邊培訓一邊就業,為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脫貧致富、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走進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嶄新的樓房、整潔的街道、漂亮的學校、配套齊全的醫院、功能完善的社區服務中心、管理規范的農貿市場。搬遷群眾楊光忠說:“社區什麼都有,生活舒服得很!”

  剛搬遷來時,楊光忠與妻子上班,孩子上學,家中的老人面對陌生環境感到孤獨,吵著要回鄉下老家。他說:“很快有了‘一老一小’日間照料中心,太好了。”

  為了讓搬遷群眾快速融入城市新生活,明田街道在各安置點建設“一老一小”日間照料中心、“四點半”課堂、圖書館、健身房、鄉愁館、好人廣場等服務平台,方便老人和兒童娛樂學習,為搬遷群眾解決了后顧之憂。

  在思南縣麗景社區,搬遷群眾文芳漫步在社區操場。看著孩子們嬉戲、打鬧、追逐,她說:“黨的好政策讓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18年9月,文芳一家六口從思南縣楓芸鄉楓芸村搬遷到雙塘街道麗景社區安置點。“120平方米的新房內,熱水器、電冰箱、沙發等日用品一應俱全。那一夜,全家人激動得睡不著覺。”文芳說,做夢也沒想到,不用花一分錢,就能住上城裡的房子。

  沒幾天,孩子就近就讀於思南縣第二小學,文芳也在社區公益性崗位找到了工作,月薪2000元,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思南縣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著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了搬新家、換新業。

  在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臥龍村勝江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裡,大家圍繞貸不貸款的討論熱火朝天。合作社負責人胡勝江拍了板:“這幾年牛價不錯,況且,‘關嶺牛’名氣在外,擴大規模正當其時。…

  西梅採摘節吸引游客慕名而來,趣味運動會展現農民新風採,主題稻田畫別具一格,農產品展銷活動精彩紛呈……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后,各地以多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展示豐收碩果。脫貧地區處處呈現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