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剧在没有开播之前,就标榜着大制作,豪华的演员阵容和过硬的制作班底,吸足了观众的眼球,可开播之后,满心的欢喜换来的却是失望透顶。
再比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底线》,剧中的很多故事都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大尺度的剧情让观众欲罢不能。
可魔改现实的剧情却让当事人无法接受,为了博噱头罔顾事实,名为“底线”到最后竟“毫无底线” 。
不知从何时起,国产剧支棱不起来了,变得“萎靡不振”,久而久之生成了难以治愈的“病”,是时候该好好治一治了!
在很多都市剧中,主角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成功人士,要么是职场精英,要么是高学历人才,拍摄的地点要么是寸土寸金的深圳,要么是纸醉金迷的上海,“普通老百姓”去哪了?
在《玫瑰之战》中,袁泉和俞飞鸿饰演的都是功成名就的律师,豪华跑车、独栋别墅应有尽有,一身的行头更是价值千金,天天不重样。
当然国产剧编剧的笔下也有穷人,比如《三十而已》中江疏影饰演的王漫妮,职业是柜姐,月薪1万左右。
这样的工资在一线城市并不高,但她却过着月薪10万的生活,租着8500元的房子,全身上下都是奢侈品,一双鞋就得好几千,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生活?
比如《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几乎把重男轻女刻在骨子里,只会一味地向女儿索取,撒泼打滚起来,十分招人恨。
在《我是余欢水》中,余欢水的父亲和房似锦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形象邋遢,素质低下,开口闭口只提钱,在同事面前,丝毫不给儿子留面子。
高高在上的“假穷人”、满目可憎的“真穷人”在国产剧中比比皆是,事实证明编剧们该下凡看一看了。
某些国产剧不考虑如何拍好一个故事,反而玩起了套路,企图用“大尺度”来迷惑观众,真诚越来越少,虚头巴脑的花招越来越多。
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的《罚罪》,开场十分钟就抓足了观众的眼球,烂尾楼命案,正反派各怀鬼胎,大尺度的剧情令人瞠目结舌。
可没想到精华全在前头,后面的剧情疯狂注水,没有了大尺度“遮羞”,演员的差演技和毫无逻辑的烂故事藏不住了。
婆媳关系、夫妻矛盾、出轨家暴等禁忌话题一箩筐地塞给观众,看一次觉得新鲜,看多了只会觉得“狗血”。
台词打擦边球也就算了,剧中竟然光明正大地出现了“咸猪手”,不得不说张翰真的是把尺度玩明白了,但最终还是玩脱了,四年苦心制作的剧,以下架而结束。
只要是独立女性题材的电视剧,总要配一个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比如《都挺好》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安家》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
当然也少不了女性觉醒的情节,原本女主信奉“家庭就是全部”,但这时候必然来一个出轨的丈夫,然后女主重启人生。
一说起精英女强人,观众总能第一个想到袁泉,简单干练的短发,不染尘埃的职业装,从《相逢时节》到《玫瑰之战》一成不变。
说起都市男精英,靳东敢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帅气潇洒的大背头,风流倜傥的黑西装,儒雅的绅士形象多如牛毛。
爱演农村戏的王茜华,承包了一大半的玛丽苏农村剧,只要她一露面,就是把命苦写在脸上的可怜女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被安排得妥妥当当,他们似乎永远不会出错,观众却越来越审美疲劳,慢慢地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可事实上演员演技再好,也遮不住薄弱的剧情,到最后老戏骨沦为了炒热度的工具人,成了“欺骗”观众的宣传手段。
前段时间有不少观众都是冲着李幼斌去看《罚罪》,看了之后才发现李幼斌只是打了个酱油,就连实力派王阳也早早下线。
还有上半年大热剧《山河月明》,陈宝国和张丰毅等老戏骨的演技一如既往,可松散的剧情,夸张的历史加工,让观众分分钟弃剧。
老戏骨的出现给剧情添了彩,可如果单靠老戏骨,则是痴人说梦,最关键还得靠剧情,老戏骨不该是烂片的“遮羞布”。
企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骗”观众,然后挂羊头卖狗肉,如此一来会逐渐丧失观众的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对国产剧越来越失望的原因。
就拿网剧《鬼吹灯》来说,为什么《昆仑神宫》的口碑要比《云南虫谷》好,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因为前者更贴合原著,编剧只是在此基础上稍加润色,剧情便十分精彩。
所以说******圈快醒一醒吧!整装待发拍出更多类似《人世间》的好剧,重拾观众的信任,中国影视剧未来可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