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注重中韩文化交流与合作,所秉持的态度也是积极、认真的。而这一点,通过韩国佳作陆续在中国上映就可以看出。
邢海明还表示,文化交流是否畅通,民意也很重要,考虑到当中有一些复杂因素,民意基础下降,这才影响到了两国文化的正常交流。但只要后续增加交流、增进感情,此类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8月24日是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日,在建交这些年里,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发生了质的突破。尤其是双边贸易额,对比30年前增长了70倍之多,中国更是一度蝉联韩国第一贸易国长达18年之久。
另外,今年上半年,韩国对华投资率增长超过40%,目前排在各国之首,如果继续保持,甚至有望在年底超过日本。可以这么说,中韩资源互补,长期真诚合作,实现了他国无可取代的斐然成绩。
而中国作为全球前列的经济体以及消费市场,无论是韩国还是其他国家,保持关系友好都是最有利于发展的。随着双方关系更加稳固,总结有益经验,相信中韩两国未来还会再创佳绩,实现稳定发展。
可即便如此,中韩建交以来,依然有外部势力想阻碍中韩关系友好,“萨德事件”便是其中之一。这也导致中国民众针对国际局势层面,对韩国普遍产生了抵触心理。
这件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萨德”系统是美国的反导系统,当时美国选择将该系统部署在韩国星州郡。表面上为了维护和平,但实际上却可以侦测我国大部分地区。
而韩国不顾中方反对,执意让“萨德”入韩,才引出了“禁韩令”。要知道,“萨德事件”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美、中韩、中日关系,包括周边国家也会对中国资源虎视眈眈,严重影响区域和平。
韩国民众表示,“禁韩令”可能是对“萨德事件”的报复,但实际上,中国并未明确颁布“禁韩令”相关条文。不过,广电后续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确实有意针对韩国艺人在华的演艺活动。
其中包括,点名限制部分韩国团体到中国演出、停止对韩国文化产业公司的投资、终止新签电视剧和综艺的合作等。而对于不受限的偶像团体,不是不能演出,只是观众人数不能超过1万人。
由于政策收紧,演艺事业受到限制,韩国艺人在华的大部分商业活动均受到了一定影响,商业活动减少,自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本质上,限制商业活动,并不影响中韩友好交流,以及文化沟通。
虽说有政策限制,但近些年来,还是有不少优秀的韩国作品进入中国民众视野当中的。比如《寄生虫》、《雪国列车》、《鱿鱼游戏》、《暗杀》、《哦!文姬》等,在国内观影软件上映后均得到了广泛好评。
抛开“韩流受限”对经济的影响,任何文化交流都应该是正向性的。优质的文化输出,可以为不同国家带来别样的风土人情、异域风情,但如果毫不筛选全盘接受,就难免会接触到一些糟粕。
还有一个因素在于,每个国家的普世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有些国家的人习以为常,有些国家却难以接受。如果将一种本就不能达到共识的文化硬塞给他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甚至会引来反感。
比如韩国电视剧、韩国综艺,包括各种偶像团体的诞生,都是为了******大众,只要能放松身心,满足精神需求,什么方法都能用。有些网友甚至总结出了类似于“车祸、绝症、失忆”的韩娱常用套路。
而对于我国的青少年成长来说,忽视文化传播,只重视玩乐,显然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因此,有别于韩国******形式的环境,才是更符合中国民众需求的。
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表示“限韩令”子虚乌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确实有意限制韩娱流向国内。如果韩国未来想促进文化交流,希望多输出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优质文化,这样才有可能增进交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