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19日,日军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攻陷长沙,随之将矛头转移到衡阳,衡阳一下子就危急起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上级给负责保卫衡阳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下达了一个命令:坚守7天,为友军撤退和支援争取时间。
在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之前,负责保卫湖南长沙的薛岳就已在衡阳地区做了新的安排,但很显然,这个安排非常不尽人意。
为了打通中国从东北到西南的交通线,日军可谓是大动干戈,既处心积虑谋划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又调集50余万兵力来执行。
1944年,“一号作战计划”开始执行,“豫湘桂战役”随之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衡阳保卫战爆发前,薛岳知道衡阳的重要性。所以,他让第10军军长方先觉负责衡阳的防御,与此同时,还将暂编54师的指挥权交给方先觉,以加强第10军的战斗力。
在长沙第四次抵御日军期间,方先觉对衡阳的防御作了调整,将麾下4个师中的暂编54师、190师全部撤回衡阳城内,3师调到衡阳西北部,预备10师固守衡阳西郊。
眼看7天期限快要到了,方先觉给上面发电,请求快点做新的安排,7月6日得到命令——再坚持两个星期。
这一次战斗中,日军除了使用炮弹之外,还违背国际公约,大量投放毒气弹,让衡阳城内的守军与百姓都无辜遭殃。
面对这样毫无人性的日寇,守军不仅没有胆怯,反而越战越勇,让日寇的进展相当缓慢。身处一线的守军战士,哪怕打完了弹药,也没有投降的意思。
在我军的顽强坚守下,日军寸步难行,只好潦草结束第二轮进攻。但不久后,日军又发起了第三轮进攻,而且是总攻。
人们之所以这样佩服他,是因为他在阵地越来越小、部队人数和弹药越打越少,而且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一共坚持了47天,比原命令多了40天,可以说创造了战争史的奇迹。
对于方先觉坚守衡阳,多年来有一个谬传,有人说他最初得到的命令是“坚守7天”,但因为电波的缘故,错误地听成了“坚守47天”,结果还线天。
想想都知道,这个说法既荒唐又站不住脚。日军对衡阳发动进攻是阶段性的,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内,方先觉有很多次机会和上级联系,怎么就会听错了呢?更何况,方先觉曾向上级发出多封求救电报,上级怎么不告诉他只需坚守7天,立即撤退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