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历史,虽然战火纷飞,硝烟四起,在这样残酷的历史现实中,依旧涌现除了许多充满斗志,奉献热血的伟大历史人物们。
他是厦门市的第一任市长,在从政的历程中也曾经担任过广东省省长,一直到90岁逝世官至正部级,穷尽一生,他都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就是梁灵光。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攻陷南通,当时以何润章为首的国民党南通县政府在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蚕食的时候,只知道一味退缩,不断后退。
终于到1940年,在新四军决定成立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之后,梁灵光主动请缨到南通县开展工作,遭到了当地原县长和国民党军政头目的武力抵制。
当时24岁的梁灵光,为了避免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摩擦,坚持不让部队护送,依靠自己的智慧圆满的解决了问题。
在共产党指挥员、支前船工、地下党员、地下工作者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进步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到17日,厦门终于全部得到解放。
时任苏中军区司令员的叶飞上将了解到,当时职位是第二十军参谋长的梁灵光是闽南人,会讲闽南语,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并且在苏中地区有过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经验,因此将梁灵光推荐到福建省委。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之下,国家需要他转变角色,于是他开始从政,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急先锋。
梁灵光先后担任厦门市市长以及福建厅厅长、福建省副省长,他将全数精力付诸于南方福建、厦门等地经济和工业战线年,政绩优异的梁灵光被调任为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和党组书记,官至正部级。
就任期间,为了解决部门内部遗留的大量历史问题,使轻工业部的工作尽快步入正轨,梁灵光废寝忘食的工作,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稳定了部门内部的混乱局面。
为了加快当地发展梁灵光还带领研究人员,探索了新的生产流通体制,对新中国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项事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调整。
梁灵光就任期间,政绩斐然,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已经61岁的梁灵光接到新的任务,来到广东省主持该地的生产发展。
由于在整个新中国,改革开放都处于发展初期,广东省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实验田,梁灵光的工作进行的十分艰难。
1980年底,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先后接见了即将要上任的梁灵光,和时任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叮嘱他们要解放思想,发挥出广东地区的前沿优势,不要不敢走,要闯出一条新路。
甚至在1978年以前,广东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4年低于全国水平,当地还流传着“广州有一怪,骑单车比打电话快”,可见当时广东地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抓好广州市,就等于抓好了整个广东的一半”,面对肩上背负的重担,梁灵光来到广东省之后,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发展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大胆推进广东省的改革开放步伐。
在社会思想固化的现实情况下,梁灵光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果断支持并推行了一系列被批判为“资本主义”的事务。
这些敢为人先的举措,开创了全国改革发展发展经济的先河,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的有益探索,此后广东地区的GDP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在之前发展广东省经济发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梁灵光在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领导之下,率先提出了“大、中、小”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构想,并积极推动“小珠江三角洲”的建立。
他的工作不仅是在全国率先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更是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实验田中进行经济发展的“实验”,因此梁灵光的工作尤为重要,几乎决定了未来改革开放将要迈向何处的根本问题。
刚到广州上任没过多久,他就悄悄深入基层,有一次,梁灵光来到滨江路一带,看到“疍家”的生活现实。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大约有2万人世世代代都没有房子,他们只能将小船当家,甚至没有日常生活的饮用水供给。
深入了解到情况之后,梁灵光迅速责成有关部门尽快铺设水管,率先解决当地人民的饮用水困难问题,随后广州市政府投建住宅,“疍家”自此结束了无家漂泊的生活。
在梁灵光19岁那年,北平发起了 “一二九”学生运动,上海的有志青年学生们也热烈响应,到处都是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和集会。
这也是梁灵光第一次真切地参与到革命事业当中,随后跟随暨南大学的学生代表一同前往南京请愿,这是梁灵光与暨南大学相识的开始。
1983年10月,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被国务院任命为暨南大学校长,此时广东省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暨南大学的复办也受到了许多阻碍。
对内,梁灵光积极发展教研改革,“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在梁灵光的指导之下,暨南大学的科研从当时国内最新的研究领域入手,像生物医学,避孕疫苗等,为如今暨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梁灵光不仅提出承认港澳地区中学的会考成绩,为了适应这些地区实际的做法,还特地到当地设立了专门考场,独立招生。
梁灵光积极团结广大海外侨胞,以及临近的港澳同胞们,在他的努力之下,暨南大学接连争取到了许多资金。
现在暨南大学霍英东捐赠的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大楼,秘鲁华侨戴宗汉先生捐赠的“宗汉楼”,以及邵逸夫先生捐赠的体育馆,都是在梁灵光主理暨南大学那几年兴办完成的。
在梁灵光的领导之下,广东省充分发挥出了毗邻港澳地区的发展优势,全面落实了侨务政策,调动侨乡的发展潜力,使得南粤侨乡发展欣欣向荣,广东省经济特区的建设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建设者邓小平的肯定。
作为归侨省长,梁灵光还十分重视侨校的发展,率先提出了要创办“名实相称的华侨高等学府”,后又兼任暨南大学校长长达八年的时间,可见他对于华侨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
梁灵光的同事回忆道那个时期的梁灵光时,说道:“梁校长当时还是广东省的省长,正是最忙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实践刚刚开始没多久,广东省又是第一批前沿发展地区,物价开放,供应放开,问题一个接一个需要密切关注和解决,是十分困难的时期。但他对于学校的具体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抓得很紧,这个校长也不是在挂空头衔。”
从青年时期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积极活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第一线,到新中国创立之后弃甲从政,先后在厦门市、福建省、广东省从事政务工作。
穷尽一生,梁灵光同志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将人民利益时刻放在心头,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些未能来到现场的许多领导人和梁灵光同志的战友、亲友,以及梁灵光同志的家乡政府,他曾经任职过的政府等都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梁灵光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梁灵光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之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活中依旧保持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之心,关注党和国家的事业,坚定不移的和党中央的领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只要是和梁灵光接触过的人,无一不称赞他是一个温和谦恭的人,他待人十分真诚和气,廉洁正直,担任校长期间没有拿过一分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