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乘着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发展的东风,科技企业成为市场投资者青睐的“香饽饽”。美国科技“七巨头”股价大幅上涨,科技股表现十分亮眼。如今,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引发全球瞩目,人工智能领域也迎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蔡腾仑表示,在移动时代,最初的赢家是“赋能者(Enablers)”,又或称之为“锄头和铲子”的企业,例如半导体公司。随着科技进步和手机成本的下降,网络公司(Networks)取而代之,在市场取得优异表现,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领域的企业。发展后期,则是“创新者(Innovators)”获得最大价值,他们基于赋能者和网络提供者的成果,开发应用程序和软件,成功将移动电话用户的使用度和黏性变现。
如今的人工智能发展周期很可能以相似的轨迹发展,如英伟达此类赋能者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的赢家。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向边缘设备迈进,以及更多的开发者发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变现的方式,网络公司和创新者将继续获取更大收益。
人工智能未来将如何发展?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人工智能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如何演进,更取决于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路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系统演进,不是单向的“点”升级或“面”铺展,而是点面结合、纵横交替的过程。“纵”的深化是指智能层面的提升,如模型能力增强、推理链路完善、工具调用丰富,“横”的铺展则是指场景层面的扩展,如行业适配深化、流程改造升级、产业链协同增强。这种“纵横交替”的机制,本质上是智能提升促进场景提效,而场景提效又反哺智能演进。“点”的突破提供了更强的触角,而“面”的扩容又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点”与“面”的相互作用使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接触面积”显着提升,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立体跃迁。
“比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图像识别,而是延展至病历分析、临床路径规划、手术辅助决策等系统级流程。在工业制造中,人工智能不仅优化质检,也重构了生产调度、供应链响应与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协同。这种‘系统性的生产率提升’,远超以往单点人工智能工具引入带来的局部效益增加。人工智能正在从工具化、碎片化的外部技术,转变为深度嵌入式的内生能力,进而成为经济运行的底层支撑系统。”程实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与治理、人工智能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评级方面也值得关注。明晟公司(MSCI)分析提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整个大生态里面,数据是绝对的基础,生成式的大模型其实也为巨量的数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潜力。在2025年,可能会看到非常明显的数据免费使用时代的结束,这使得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流程当中也看到了很多的隐忧。
针对人工智能企业的ESG评级与关注点,明晟公司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环境(E)方面,包括人工智能的巨量数据运算带来的能耗、水耗等问题;社会(S)方面,包括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以及对人力资本的冲击;治理(G)方面,包括版权保护、商业道德、技术伦理等问题,都是针对人工智能相关风险的一些核心讨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