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8月经济边际改善政策仍需适时加力丨温彬专栏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二级建造师 > » 正文

8月经济边际改善政策仍需适时加力丨温彬专栏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相较7月,8月各项指标回落幅度有所收窄,呈边际改善迹象。当前宏观政策处于“持续用力、适时加力”过程中,主要呈渐进式、托底式特征,以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8月各项指标的边际改善大体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公布的景气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景气度仍在收缩,但收缩幅度较7月份好转。近日公布的其他经济指标也大体符合这一特征。

  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回落幅度小于上月的1.1个百分点。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至3.4%,回落幅度小于上月的1.1个百分点。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较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幅度低于上月的1.2个百分点。其中狭义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均低于上月,只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幅高于上月。

  在震荡寻底过程中,8月经济运行仍不乏亮点。一是出口继续保持韧性。8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4.4%,较上月的7.2%放缓,但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前期加速出口的透支效应。剔除基数后的两年复合增速仍达6.5%,小幅低于上月的复合增速7.1%,增速并不弱,显示外需只是“减速”而非“失速”。特别是出口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明朗,较大程度上抵补了对美国出口的下滑。

  二是服务业表现亮眼。几个服务业指标中,服务业生产指数8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5.6%,回落幅度在主要指标中几乎最小。8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至年内高点,明显强于季节性。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中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大幅好于社零表现。

  三是新动能表现强劲。在基建和房地产开发等旧动能表现偏弱的同时,新动能则保持快速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月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远高于制造业投资整体增速。

  四是物价结构性回暖。受食品价格偏弱拖累,8月CPI同比-0.4%,低于上月的0%,但核心CPI同比增长0.9%,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且创近18个月新高,反映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需求端有所企稳。PPI环比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8个月的下行态势,同比-2.9%,较上月的-3.6%缩窄,显示“反内卷”政策初见效果,物价有见底回升之势。

  五是货币活化程度提高。8月贷款余额增长6.8%,低于上月的6.9%;社融存量增长8.8%,低于上月的9.0%,显示市场经济主体的融资意愿有待提振。但M1-M2同比增速剪刀差收窄至-2.8%,创2021年6月以来的最好表现。货币活化程度走高,显示经济活力有所提升,也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回升提供了适宜环境。

  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增速与1~7月份基本相当,经济增长“稳”没有改变。

  确实如此。从生产角度看,1~8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2%,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长5.9%,高于去年全年的5.8%和5.2%。考虑到去年全年经济增速为5.0%,这也意味着今年前8个月的经济增速仍在5.0%的目标水平之上。不过,如果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未来几个月还有一些逆风因素值得重视。

  一是全球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出口多元化效果充分显现,为我国出口保持韧性提供了基础。不过,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上仍在渐进放缓,迭加去年四季度“抢出口”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今年后几个月我国出口增速回落的概率较高。

  二是政策效应边际减弱。今年“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支持了上半年经济的超预期表现,但进入下半年之后,随着补贴政策退坡,相关品类的增速已开始回落。以旧换新方面,8月份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增速由上月的28.7%回落至14.3%,通讯器材类由上月的14.9%回落至7.3%,均有明显放缓。设备更新方面,1~8月设备工器具购置累计同比增长14.4%,较1~7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政策提前发力,下半年的政策空间或收窄,政策退坡效应需引起关注。

  三是内生动能仍有待提振。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或遇挑战。1~8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3%,较1~7月放缓0.8个百分点。此外,房地产市场也在震荡寻底。1~8月房地产相关指标降幅均较1~7月扩大,特别是1~8月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较1~7月扩大。房地产虽仍需持续回稳,但仍是支柱产业,关联效应仍然广泛,地产企稳之后,经济基本面才能进一步夯实。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中央集中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今年在高基数效应下,如果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无疑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8月18日,国务院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随后,一系列政策开始密集出台。

  财政政策方面。8月新增政府债融资1.4万亿元,同比少增2519亿元,政府债对社融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截至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74.2%,增发空间有限。9月12日,财政部在介绍“十四五”期间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时提及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这意味着明年的财政资源将会提前一部分到四季度来使用,形成政策接续。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8月中旬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美联储大概率将于9月中旬降息25个基点,我国货币宽松的外部掣肘减弱,但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在收窄,对货币宽松形成内部掣肘。预计下一阶段降准概率高于降息。

  政策协调方面,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于9月初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双方就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和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预示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协同发力。持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共同保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好落地见效。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会加快发挥,以发挥金融和财政合力。

  促消费方面。8月27日,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落实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的部署,并形成对以旧换新政策效应退坡的补充。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也加快落地。

  稳地产方面。8月28日,《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以落实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部署。文件要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此外,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新的房地产政策,扩大限购范围、降低购房成本。

  促改革方面,8月29日国常会研究在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等,重点提及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要素等,也要推进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如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旨在打破传统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经济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9月12日国常会提出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预计后续将会有相关政策出台。

  总体来看,当前的宏观政策处于“持续用力、适时加力”过程中,主要表现出渐进式、托底式特征。但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则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会及时推出。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密切关注10月份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