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海底捞推出午市自助餐:108元人限时2小时!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家建造师 > » 正文

跟着“唐诗之路”用脚步丈量绍兴名山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漫游诗路,如入诗集。绝色的山水景点以诗歌形式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条独特的文化线路,跟着“唐诗”游绍兴岂不美哉?

  7月22日—23日,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享诗路风华·品诗韵绍兴——2024绍兴文旅“跟着唐诗游绍兴”媒体联合推广行动举行,活动谋划了“空中、山间、陆路、水上、云端”五个维度的唐诗之路游线,其中,人民网浙江频道跟随山间路线,用脚步丈量绍兴的名山,品味诗中流传千古的美景,解锁绍兴诗路文化“流量”密码。

  “小朋友,你听,有块石头会唱歌!”在上虞最南端,主峰海拔861.3米的覆卮山巍然而立。覆卮山的山岗上,12条大小不一的石浪奔泻至山脚,最长达1000余米,最宽处有50米,甚是壮观,这就是万年石浪。工作人员找到其中一块石头,向现场的小朋友展示敲击石浪后发出金属响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据工作人员介绍,因为这样集聚的石浪在低海拔地区实属罕见,由此还衍生出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攀浪。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覆卮山攀浪节,吸引着全国各地体育爱好者前来参赛,截至去年已连续举办了17届。每到这时,当地的民宿总是“一房难求”。

  “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于其上”,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一句诗词“覆卮山”因此得名。不止万年石浪,覆卮山文旅资源丰富,占地约2300亩的千年梯田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每年3月油菜花开满梯田,与旁边的石浪相映成趣,这里将成一片“金色海洋”。据悉,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盛会吸引着无数游客,最多时,日游客量突破3万人次。

  沿着曹娥江溯流而上,我们便可以抵达另一座名山——东山,“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正出于此。谢安曾在此隐居并广结天下名士形成了当时声名大噪的“东山雅集”。南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此地创作了《山居赋》,诗仙李白亦是对东山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的绝世佳作。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赏完崇山峻岭,驱车向南进入新昌界,享誉盛名的天姥山就坐落于此。这一路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孟浩然、杜甫等名师大家沿溪而上,寄情山水,吟咏不绝,在“浙东唐诗之路”,留下相关诗篇1500多首。

  峰林怪石、奇岩、跌流飞瀑……穿岩十九峰因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近年来多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都在此取过景,一句“穿岩之岩高苍苍,峰峦十九摩天光”道尽此地之景,而一览十九峰好风光的绝佳之地却在穿岩十九峰背面的下岩贝村,落日和云海成为了这里的两张“王牌”,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

  下岩贝村近些年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后进村”蝶变“后劲村”的背后离不开文旅的助力,随着民宿一家家开起来,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得到了显着提升,越来越多的“沉睡”的闲置农房被激活成为民宿。乡财政收入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村民们不再出去,在家中就能“富了口袋”。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下岩贝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60.8万元,经营性收入1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9万元。下岩贝村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生态、休闲”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如今走进绍兴就像是进入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绝色的山水景点将绍兴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出了一条柯桥区西南至新昌县的“山间唐诗之路”。何不借此机会,踏上“跟着唐诗游绍兴”的旅程,领略那份独特的美妙?(程欣)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