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昭关镇后圩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稻虾轮作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综合种养模式优势,实现了产业增效、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赢”局面。一幅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渐次铺展。
随着小龙虾捕捞季落幕,晚稻移栽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在昭关镇后圩村的育秧工厂里,工人们忙着起秧、搬运,将一捆捆青翠秧苗装车运往虾田。据后圩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平介绍,今年村集体育秧工厂为40户养虾户代育近6000亩秧苗。经过二十余天培育,秧苗长势良好。连日来,工人们每日凌晨四点便开始起苗移栽,确保七月中下旬完成全部晚稻代插任务。工厂化育秧为小龙虾养殖户争取了近二十天宝贵捕捞期,显着提升了农民收益。
“稻虾轮作”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优势显着。春夏之交养殖一季小龙虾,随后种植一季水稻的模式,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有效提升了稻米品质。种养户宣勤金今年首次尝试稻虾轮作,凭借精心管护喜获小龙虾丰收。“今年是我第一年养小龙虾,很成功。90亩田小龙虾销售额近30万元。现在正进行机插秧,效果不错,明年打算扩大规模。”宣勤金说。
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好图景不仅体现在宣勤金这样的种养户身上。育秧工厂自四月起,每年早稻和晚稻育秧季可为周边近700名村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家门口增收。育秧工厂农机手刘伟表示:“平时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农忙时来育秧工厂帮忙,一年干两个月左右,能挣五六万元,收入还不错。”
展望后圩村未来发展,孙平信心满怀:“我将继续带领群众深耕稻田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含山大米’订单稻米与‘昭关小龙虾’两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耕与科技力量有机融合,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徐俊 张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