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不是猛龙不过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 > » 正文

对己“意临”宋画作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忽念及,已多年不临古画,且是基本不用古意作画,甚而至于已然差不多算是摒弃古画法了,那么今儿何不试试,仍以自家之心手,来直写古人之画境?遂以青少年时尤其喜爱之宋人《柳溪书屋》为范本,嘱己心命己手径以一己惯常笔法写之。其结果是,虽作画过程中一再如此这般提醒自己,但作出之画,仍与纯粹之己作面目颇有差异。思之,或此即目中之境多少干扰了这心中之境罢?自然,既云以古画为范本,焉又得能全不似之。今己之此画亦已在目前矣。抚腮沉吟,画中之清幽景致,时下确是颇不易得;而那窗前由自家添画上的伏案读书的现代装束士子,莫约便是达某神游至此之影?其书窗外江滩之上,那几块小小田儿,唔,想来,怕莫就是这学子的“试验田”?而那小小系舟,亦该是其“走五·七道路”、“兼学别样”所用?呵呵,插科打诨之话休说了。这画本身纵然不乏清美之感,但其照传统人士看来分明已属另类,而照吾辈看来显然又略嫌平实,则皆自不待言。或有人劝告达某,是否该踏踏实实地还走这人间“丹青正道”。而达某必含笑不言,心思:果真若此,那某家这几十年岂非白折腾了?——余者尽已意在言外。顺带再说一点:这范画出自国朝前期一小册页《宋代山水》,其为吾兄于文革“破四旧”前夕购赠于吾。兄当时曾玩笑道:“弟,今后你成了大画家,我都要沾你光呢!”唉,可怜吾兄!彼时亦因“家庭成份”缘故,好不容易在青海地质队有了个工作,后辗转挣扎还乡,却落入一“改制”即破产的区属小企业内,今仅拿着“和谐社会”的最低标准退休金度日,而吾人亦甚是惭愧,至今尚未能让他沾上一丁点光……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