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12军,前身为中野六纵,是刘邓首长最看重的王牌军。12军的首任军长是“王疯子”王近山,军功十分显赫。不过该军可不止有王近山一位名将:杜义德、肖永银、尤太忠、李德生等开国将军,当年都是12军里的知名战将。一支王牌军同时涌现这么多位悍将,在各主力部队中是比较罕见的。12军战斗力之强,不仅在二野内属于最高一档,放眼全军也数得着,堪称二野的骄傲。据刘帅秘书回忆,当年刘伯承司令员指挥大军作战,在战役布局时经常问的一句线军)现在在什么位置上?由此可见对其信赖程度。
不过稍有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全军授衔时,57位开国上将之中没有一人来自第12军,威名赫赫的老军长王近山只是中将。“王疯子”有多能打?他是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如果按战功来看,1948年王近山率中野六纵打下过襄樊,在解放战争中是二野(中野)非常重大的战绩;不久后着名的淮海战役双堆集之战,六纵同样是围歼黄维兵团的主力部队之一。
此外在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上甘岭战役的主力军之一包括了志愿军第12军,王近山当时是志愿军第三兵团代司令员,三兵团直接管辖第12军。所以建国后全军评衔,以擅打大仗、硬仗着称的王近山,本身是有资格获得上将军衔的。但二野相较于三野、四野等兄弟部队,整体规模有限,55年评衔时没有那么多上将名额,在一番平衡之下,王近山仅“屈居”中将。他的搭档、老12军政治委员杜义德,同样获得中将军衔。
但到了1988年全军第二次大授衔时,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这一次解放军总共评出17位上将,其中老12军的干部就有两人:李德生和尤太忠双双入围,这同样是非常罕见的情况,证明了12军的强劲实力。至于12军的老军长王近山,已经于1978年病逝,他一生无缘上将军衔。
12军的虎将们,彼此非常团结。建国后王近山因为家庭矛盾办理离婚,一度被“抓典型”受到组织处分,免除军职下放农场劳动多年。下属们替他感到不平,1969年尤太忠专门委托中央政治局委员许世友同志,在毛主席面前求情,又重新把王近山调回部队,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他能回到部队,对各方面都是一件好事情。
李德生是12军中成就最高的干部,得到毛主席信赖,七十年代逐步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他非常照顾王近山,没有因为后者处境不佳而有所疏远。老下属发展得这样好,王近山也打心眼里感到骄傲。而肖永银在王近山复出时,正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对老首长王近山格外敬重,尽管他的职务早就超过了王近山,却一直叫对方“王司令”,军区的事情都会主动跟王近山商量。
在1978年王近山病逝后,肖永银非常难过。他认为老首长最后的职级太低,便在悼词初稿上把副参谋长的“副”字给划掉了,索性直接给王近山“提”了半级。肖永银将军自然是没这个权力的,后来中央将王近山的最终职务改为“南京军区顾问”。但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老战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1985年全军范围裁军,建立了17个集团军。此时能够保留下番号的部队,都是解放军历史上功勋显着、战斗力突出的王牌队伍,第12军荣列其中并升格为“第12集团军”。2017年再次实施军改,解放军的集团军数量变为13个,而12集团军的血脉,大多留在了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老12军一下子出了两位上将,除了该军自身实力强的因素外,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八十年代二野将领普遍得势,邓公十分了解和信任这些久经战阵的老部下,在军内放手给予任用。比如同样来自二野的秦基伟,1988年时也被评为上将,并且担任国防部长要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