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涉案金额40万元11名小学食堂员工获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 > » 正文

扣费扣到肉痛!女子在西湖边遭遇“价格刺客”!“我为了花钱兜圈子?”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不到10分钟,扣了我们4个人236元!”8月17日中午12点,陈先生和他的朋友看着手机里的租赁电瓶车账单,很生气。他很想问问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这种车到底有没有人管。

  最近,包括陈先生在内,有多位网友爆料称在西湖边遭遇“电瓶车刺客”:扫码租借的电瓶车,不仅收费贵,还有好多坑,比如租车时不提示还车必须回原点,禁行区域也不提示等。

  “借车时根本没提示只能到原点还,还车时才跳出来。”8月17日,何女士在西湖景区路边扫码租下一辆电瓶车,页面显示“38元/小时”。当她骑行1.5公里到达目的地准备还车时,系统页面突然提示:“不在还车范围内,异地还车需付30元调度费。”更让她崩溃的是,仅在她取车的地方支持还车!

  “难道我租车是为了花钱兜圈子?”何女士决定先锁车办事,一小时后返回,这时系统又跳出“逾期费19元”,且无法开锁续骑,只能选择“还车”或“续租”。

  “我想现场还车,系统说不行;想去还车点,又说逾期开不了。”无奈之下,何女士只能续租一小时,骑着车往取车点北山街赶。

  到了取车点,系统仍提示“无法还车”。“联系门店工作人员,对方让我骑到600多米外的断桥附近试试。最终,在断桥边,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才完成还车。”

  8月18日,记者在西湖景区进行了实测,发现部分租赁电瓶车的小程序页面并没有明显标注只能在取车点还车。电话联系门店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有多个还车点。但当记者扫码时,却在小程序的左下角发现,电瓶车仅支持在宝石山登山口还车。另一家电瓶车的借车页面同样没有明显提示。

  “这种车,我们是不会去骑的。”走访中,有知情人告诉记者,西湖边这种所谓的“共享”电瓶车其实和共享自行车是不一样的——虽说38元一小时,但还车不好还,而且还会有骑行享权服务、基础服务保障等各种名义的额外费用。

  8月17日中午,陈先生和朋友租了3个小时的电瓶车,刚沿西湖环湖骑了不到10分钟,就因“禁行区域”被拦下。“租车时小程序上没有禁行区提示,路边也没有禁停标识。但客服回复,租了3小时,不管骑没骑,都按3小时扣。”陈先生一气之下投诉到了12345。

  工作人员说,禁行区域没有标识是因为他们认为步行道和景区内不能骑电瓶车属于常识。至于为什么只骑了10分钟还收费,“这是客户没弄明白禁行区域的个人原因导致的,不是我们的车辆本身的问题。”对于还车点,工作人员说,他们的门店就那么大,调度不便,因此要求租车者将车辆归还到门店附近。

  记者在西湖景区多路段发现,多辆不同门店的电瓶车,在扫码租赁的小程序上并没有关于禁行区的明显提示,只有一栏显示有“禁停区”,但点开跳出来的是“禁停区暂未配置”。

  据了解,自2022年起,景区就陆续发现有企业在景区周边违规投放电动自行车,并通过扫码租赁的形式进入景区。

  “景区明确禁止租赁电动车的投放,并且一直在管理,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我们现在仅通过集中清运进行处置,部分投放的租赁电动车流动性太强,集中清运治标不治本。”

  据他们观察,这几年景区周边租赁电动车投放越来越多,比如靠近植物园的玉古路段、靠近少年宫的凤起路等,“凌晨3点左右为集中投放时段”。投放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不规范带来的投诉也随之增加,“2024年,市级多部门曾就此进行过联合集中整治,但成效不明显,需要上级部门出台或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管理。”

  本地杭州人,有一次公共自行车没有了,看到有电瓶车就刷了一辆骑回家,发现楼下回不了,一开始没注意,心想找个大学门口车辆多的地方还就行了吧,结果再三看文字才发现要还到6公里外的我地方….要么就付移车费56元…..我索性不管价格就停在那里了(还不能随便停,要正面侧面背面拍照后确保没有问题),然后被扣了56元。早知道不如打车才20元….骑车才2公里。觉得太冤枉了。

  之前去杭州西湖扫码了红色的可以带宝宝的自行车 ,租了2辆,骑到灵隐寺指定归还点,结果只有10个位置,满的还不了,打电话给客服,让我下雨天再到下一个还车点,大概2公里不到,我问客服如果下个还车点还是满的我怎么办?结果客户一直说去下个点,当时是国假,人流量很多,也没有安排人员在那边手动还车,也没人处理,押金一共400元 . 最后的最后有本地的大爷看我带着孩子一直在讲电线辆出来让我还回去了,大爷最后说了一句以后来不要再扫这种共享单车

  他认为:“要理解在自媒体阶段,每个人都要增加流量。他不管是真的假的,都先转发一下。那你觉得你的名字不管是生还是死,能给人帮忙增点流量,也就算了,利于他人。”

  奔驰“亮证姐”逼迫让路,律师4问:女子身份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详细信息?出警是否合规?男子投诉为何无果?#当事人会客厅

  1994年黄海海域,中国海军403号核潜艇正执行返航任务,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庞然大物——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