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阳7月7日消息(记者 彭华 陈振华)“我是来这里给竹园沟村的老百姓做服务的,做的都是该做的事,不值一提”,面对记者的采访,河南省教育厅选派到南召县城郊乡竹园沟村的第一书记方治强淡淡地说,“驻村工作不难,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办,就能把幸福‘种’在老百姓心里了,老百姓哪会不认同?老百姓认同了,这乡村振兴的工作就不难了,这村子的发展才能做得更实、更好”。
竹园沟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城郊乡,全村共有299户,1059人,是河南省教育厅的定点帮扶村。2020年,作为中组部中宣部表彰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一员,河南省教育厅的方治强主动请缨,向组织申请驻村,被选派到南召县城郊乡竹园沟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扎根乡村,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我在教育系统思政处工作,深知‘思想意识’对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但要真正建立起全村村民的可持续‘致富’理念,这思想工作得一户一户做”,在方治强心里,竹园沟村“拔穷根”要拔得彻底,就需要从家家户户的思想上入手,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工作经验的方治强决心要一户不落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引领工作。于是驻村后,方治强每天都要走访村民,了解各户村民情况、掌握每位村民的需求,从未落过一天。作为党员的他也积极向村内党员了解村情村况、向群众学习农耕农种,走村入户熟悉民风民俗,很快成为了村民心中的“知心人”,通过大量的走访,方治强找准了阻碍竹园沟村发展的症结,理清了竹园沟村的发展思路,他列出问题清单,组织全村党员共同了解、掌握,再由党员传达给各组村民,方向一致了、思想统一了,竹园沟村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让村里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地教育,使他们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同时树立孩子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他们就能给竹园沟村的发展不断蓄能”,方治强认真地说,教育系统的工作经验使他深知唯有教育才能真正拔除乡村“穷根”,使“乡村振兴”这张蓝图一绘到底。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他下决心要用教育这支“神笔”,绘出竹园沟的大美宏图,为竹园沟村的学生们铺就锦绣前程,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神笔马良”,带给竹园沟村持续、蓬勃的振兴力量。
2020年,方治强积极与河南省教育厅沟通,引进新郑市对口援建竹园沟村里寄宿制小学项目,功能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填补了竹园沟村村小学功能室单一、校园环境单一的情况,目前学校主体已建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这是俺们村里最漂亮的学校了,以前从不敢想俺们村还能有这么漂亮的学校,现在俺就盼着孩子到新学校上学的那一天呢”竹园沟村村民沈树松说“只要孩子有前途,俺们干活儿也干得起劲,俺卯着劲跟村里一起致富”。
在驻村第一书记方治强的带领下,央广网记者走进建成不久、已投入使用的南召县城郊乡初级中学,这里校园环境优美,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微机室,装有洗浴间的宿舍楼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环形塑胶跑道一应俱全。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的教育重课程、轻文体,为了丰富竹园沟村的校园活动,方治强还帮助学校组织开展了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小手拉大手、传统文化知识有奖问答、心理素质拓展、爱国主义电影观影、花式拍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组建合唱团、铜器队表演等活动,丰富育人载体、深化德育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学习、爱上校园生活,“我喜欢学校的生活,我想考农业大学,学习更多的农业科学技术,毕业了回村,帮助这里的发展”,入学不久的学生刘浩天说。
建起学校是第一步,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好的教师队伍。“咱们下一步就是要吸引名师名校到校来结对帮扶,联系南阳十五小、十二小、十三中、省实验中学、实验小学这些名校结对帮扶,尽量在咱们的质量提升工程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方治强希望将竹园沟村打造成乡村教育的样板和名片。
近两年,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方治强的沟通下,南召县政府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联合建立的丹霞产业学院将在竹园沟村建立,“学院离城郊乡初级中学不远,想让这里的孩子不出家门就能学有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村里的发展”方治强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要求,在方治强的组织带领下,村里不少人年轻人参加了种类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掌握了一门“致富”的手艺,增加了收入,村里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意识也逐日增强,学技术、学手艺、学理念……只要是村里有学习的机会,这些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报名,都卯足了劲儿要成为村里的“马良”,为村里的发展带来新动能。
想要为竹园沟村培养更多“马良”,拓宽教育思路是关键,为此,方治强带领驻村工作队与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积极对接,建立各院校对竹园沟村的帮扶关系,为村中小学捐赠图书文具、向村委捐赠办公设备、开展支教活动、共建丹霞产业学院等,为新时代下,竹园沟村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方治强驻村期间,也遇到过想要放弃学业的“马良”。一名家庭突发严重困难的监测户家孩子准备辍学打工,方治强连续3次晚上赶往其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积极联系县教育局落实相关政策,帮助孩子重返校园。
2020年到2022年,村里数十名学生顺利考上心仪大学,方治强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准大学生和家长座谈,公平公开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对村里的“争气娃”进行资助。“发展乡村教育,是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后备人才的有效方法。希望竹园沟村能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将来回到家乡创业就业,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回报家乡!”方治强说,在他心里,每位学生都是村里的“马良”,拥有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所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一个都不能放弃。
意识提高了,全村的振兴之路打开了。了解到竹园沟村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秀美的自然景观,方治强心里卯定了方向,定下了短期、中期、长期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短期内,方治强计划把现有竹园沟村的农特产品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出去,为家家户户带来直接收益,说干就干!没有设备,方治强多方申请、奔走为村里争取直播设备;没有直播人才,方治强联系郑州有经验的大学生驻村做农特产品直播;没有场地,方治强多方协调,把电商直播基地的牌子树在了竹园沟村,还成为多所高校的直播实践基地;没有品牌,方治强就想方设法为村里申请了“竹园农特”品牌,为竹园沟村的农特产品做好营销包装,使其更具市场价值。为了做好“竹园农特”,方治强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他亲自上阵推广竹园农特品牌,时常凌晨两三点还在直播间向大家讲述“竹园农特”的优势与特色,在他的带动下竹园沟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27.5万元。2021年11月17日,方治强在南阳市全域党建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为了使电商直播能够在竹园沟村扎根,方治强积极为村争取30万元资金,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如今的“竹园农特”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乡村农特产品品牌,竹园沟村的农产品经常一上架就被一抢而空。
中期内,方治强计划充分发挥“竹园农特”的品牌优势,在做好现有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的基础上,增加适宜竹园沟村气候条件的新品类,为此,他跑遍了周边的县乡,最终选定了蓝莓等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作为中期培育发展的品类,通过与农业技术合作社的技术员深入学习,他在竹园沟村开垦了蓝莓种植的第一分试验田,“竹园沟村光照和气候条件优越,加上山地优势,特别适合种植蓝莓,今年的试验田成功后,就立即向乡亲们分享种植经验,期待乡亲们明年就能有个好收成”方治强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长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可持续的规划,“只有让人来到竹园沟村、让人想来竹园沟村,竹园沟从的经济生态才会发生根本改变”方治强心里早已为竹园沟村的农旅产业发展绘好了“宏图”:要在竹园沟村建立依托农特品牌及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的研学基地、农旅产业基地,做好餐饮、民宿、农家乐的衍生产业。
破除万难、层层深入,在方治强的带领下,竹园沟村的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口袋里的收入越来越高,用方治强的话说,他就是要把竹园沟村的“马良”都带动起来,让家家户户都能心中有蓝图、手中有技能、思想有动力、未来有发展!
老百姓认同了,这乡村振兴的工作就不难了,这村子的发展才能做得更实、更好”。竹园沟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城郊乡,全村共有299户,1059人,是河南省教育厅的定点帮扶村。方治强希望将竹园沟村打造成乡村教育的样板和名片。方治强驻村期间,也遇到过想要放弃学业的“马良”。2020年到2022年,村里数十名学生顺利考上心仪大学,方治强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准大学生和家长座谈,公平公开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对村里的“争气娃”进行资助。”方治强说,在他心里,每位学生都是村里的“马良”,拥有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所以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一个都不能放弃。了解到竹园沟村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秀美的自然景观,方治强心里卯定了方向,定下了短期、中期、长期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