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珠海市审计局对外公告《关于珠海市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及相关解读。
据了解,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局紧紧围绕市委“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和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财政管理及预算执行、重点项目绩效、国有资产资源、重点民生项目等方面情况,共完成审计项目36个,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1.12亿元。
报告显示,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保持快速增长。珠海市审计局从预算管理、决算草案和部门预算执行所涉及的聚财、管财、用财“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反映了部分财政收入应收未收、个别结存财政资金未及时统筹盘活、部分市直单位和区专项债资金未形成实物工作量等问题。
如某区属国企未落实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的政策要求,少收缴2020年利润逾5000万元。某市属国企结存财政资金900余万元闲置未上缴。6家预算单位18个政府采购项目超进度支付2800余万元。
聚焦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珠海市审计局重点关注了珠海市部分道路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绩效情况,揭示了部分项目决策管理不科学、项目必要性不足、过度设计、和验收资料不真实等问题。
如某区刚开工的广场、栈道等设施建设在非建设用地上,存在拆除及损失浪费风险,经审计提醒后部分停工或调整,已减少投资约1亿元。2个道路工程、1个整治工程和1个公园工程,存在严重偷工减料或质量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问题,涉及造价4300余万元。经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的某整治工程部分验收资料不线米河道实际未施工却已完成验收。
聚焦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情况,珠海市审计局主要审计了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等情况,集中反映了部分国企存在投后管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投而未引”,个别单位履行临时用地批后监管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如批复某市属国企启动非主业禁止类投资项目,借款5000万元给资信不良民营企业,致4000余万元难以回收风险。某市管国企下属子公司违规担保、违约操作,致3000余万元货款逾期未收回。某市管国企融资租赁业务对经营层审批授权过大,已发现项目逾期17笔,两个项目以过高价格接受承租方抵债资产,已形成损失5800余万元。40宗临时用地的地上建筑物到期未按规定约定拆除,55宗临时用地未按规定办理报建手续。
珠海市审计局重点关注了涉农专项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政策落实等情况,推动“民生为要”部署落地生效,揭示了部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医疗设备设施长期闲置浪费、设计必要性不足,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如超范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逾1000万元,消费扶贫奖励审核不到位,骗补或重复发放400余万元;某医院数字化手术室因建设方和使用方意见不一致,建成后未能使用,5间手术室相关设备采购需求论证不充分,安装后已闲置2年;养老服务工作未按省相关规定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3个单位未按要求制定“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政策措施。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珠海市审计局对78家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向被审计单位发出17份《审计风险提示函》和18份《审计整改函》,编制印发《招商引资常见风险审计监督服务指引》《“民生微实事”审计监督服务指引》等各类审计监督服务指引清单10份,向市委、市政府专报5篇《重要审计信息要目》,促进相关部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49项;针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万元,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珠海市审计局在报告中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5大类16条审计建议,同时坚持边审边改、动态跟踪,严格落实整改对账销号制度,推进审计整改“回头看”制度化常态化。推动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珠海市审计整改专项行动方案》,重拳整治屡审屡犯审计整改难题。
珠海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喜妍表示,将持续深化“寓服务于审计监督”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好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