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班得瑞最好听网友关心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1958全军首位下连队将军何云峰第一天连被子也叠不好:我被子呢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同年9月20日,总政治部根据******席的指示下发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

  ******席之所以这样号召,主要是因为当年的《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上都刊载了一个消息:一个老红军战士下连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政委何云峰到基层连队当兵的故事。

  也就此在全军范围内,展开响应******席号召,包括许世友、杨得志、韦杰这样一些开国将军,纷纷下到基层连队中,亲自感受了与兵同乐的氛围,实实在在的作为部队之中一名士兵来要求自己。

  何云峰当年参加红军时,不过年仅11岁,是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参加的部队,后来跟随红军大部队一起经历过五次反围剿,还参加过长征。

  这样功勋赫赫的一员战将,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本就该享受他应得的荣誉,可他为什么会选择下连队呢?

  在何云峰下连队当兵的事情传出以后,大家都感到好奇,自古以来哪有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可何云峰偏偏就成了这第一人。

  1958年2月25日,昆明军区一个军营里传来一个消息,师政委何云峰与副师长张化民身穿战士的服装,佩戴列兵的军衔,下到了红军团8连当兵。

  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心里也很疑惑,他在听说这件事以后,直接就将何云峰叫来问了一句:“你能不能像一个士兵一样生活。”何云峰面对司令员拍着胸脯保证:“我保证当好普通一兵。”

  下连队当天,何云峰是徒步赶到“红军团”8连的,一进连部就给连长张福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示自己将成为这个连普通的一兵,慌得张福才也连忙回了一个军礼,指导员郭智俊随即召开全连军人大会,当众宣布,将政委何云峰安排到一班当兵。

  “班长同志,从今天起,我是你班里的列兵,以后不要叫我首长,就叫何云峰。你要像管其他同志一样严格管我。”

  “我这次下连队当兵:一是锻炼自己,体验士兵生活,保持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二是与大家一起摸索总结部队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便指导全师正在开展的练兵运动。”

  总而言之,何云峰到连队第一天,就这么严肃而又愉快地结束了,而真正的当兵生活,要从明天才开始。

  尽管作为一个老红军,何云峰自己也是从普通的一名战士做起的,可要真正地回到连队当中去,还是有不小的困难在里面。

  随着起床号音一响,班长黄友贵率先起床穿好衣服,叠好被子,其他战士也都陆续起身整理好内务,准备出操。

  何云峰对起床号不陌生,一听号响,立即起身,可出乎预料的是,当了30年兵的老红军,居然被一床被子给难住了,何云峰急得满头大汗,却怎么也叠不成“豆腐块”。

  黄友贵注意到了首长手忙脚乱,立即赶来帮忙,谁知道两个人连压带踩,被子始终是一团乱糟,就是没有办法整理的和大家一样。

  不过,黄友贵注意到,首长的被子与其他战士的不同,准确地来说,是更厚实一些,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才没办法顺利叠成“豆腐块”。

  何云峰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等出完操回来以后,就去了连部,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连长和指导员考虑到老首长年龄大了,之前打洛阳时又身负重伤,身体情况一直不是很好,担心战士们的被子太薄,所以才在头天晚上悄悄给何云峰换了床厚实一些的被子。

  本来是无人察觉,连长、指导员也觉得应该看不出来,哪知道这种厚实的被子,叠起来根本就没办法像普通战士的被子一样,一下子就露出马脚来。

  晚上开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饭是两菜一汤,一荤一素,也还算丰盛,战士们都很敬重何云峰,一个个争着抢着为老首长打饭夹菜,何云峰赶紧拦住:“同志们,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做客的,大家不要这样客气,我自己可以盛饭夹菜,请大家不要代劳。这样,我才能吃得舒服。”

  经过几天的相处,战士们对这位大自己几轮的“老兵”都十分尊重,他的吃住都和普通战士们在一起,战士们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也很遵守班级纪律,就连到服务社去买烟,都要跟班长请假,早上也会争着扫地、执勤,从来不肯懈怠。

  要知道何云峰当战士的同时,还肩负着当师政委的职责,有时还必须要外出开会,但每次开会,何云峰都要向班长请假,有时候因为开会,何云峰很晚才会回到班里,为了不打扰战士们休息,他蹑手蹑脚的走进去,帮助战士们盖好被子。

  日常里,何云峰也时常拉着战士们话家常,讲故事,有时还帮着战士们写信,一来二去大家都很熟悉了,何云峰与张化民下连队期间,还时常与战士们一起打球、下象棋、打扑克,处处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战士们心里也都很尊重这位老兵,碰上事儿也会向他请教。

  新来的战士王国富,刚到部队时很不习惯,还有点想家,何云峰与张化民及时注意到了这种情况,闲暇时常找王国富聊天,何云峰对他谈起过去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并鼓励他转变思想,日常训练跟不上时,何云峰也时常帮助,慢慢的王国富逐渐的适应了部队的生活,后来还立下了军功。

  对他来说也不例外,但他面临的问题更多,战争年代时何云峰负过伤,尽管已经好的差不多,但受一次伤,对人的身体伤害非常大,加上年龄大了,体力等各方面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

  日常训练,何云峰、张化民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对普通的战士要求是多少,对他们的要求也一样,无论走路爬山,何云峰与张化民都是和战士们一起,而更难的是,每当战士们休息的时候,何云峰与张化民还要视察一遍训练场地。

  进攻演练时,何云峰和大伙一起扛着梯子,一丈高的墙,何云峰毫不犹豫的带头翻了过去,大家一见老首长如此卖力,自己也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就算是有个别胆怯的,一见老首长这样,也都不再说苦,纷纷嗷嗷叫着上。

  首先是班里集体讨论的时候,何云峰发现,连里对于部队训练的动员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何云峰就主动带头给班里做思想动员,令班里很多战士都深受鼓舞。

  讲解训练规范时,何云峰又发现,排长张志福讲课讲得太深,许多战士们都理解不了,何云峰与张化民商量后,决定帮助张志福备课。

  讲课前,张化民和排长先召集战士们开会,了解战士们每一个特点,把一些军事术语,用战士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俗语、口语相结合,帮助战士们理解,还制作了一部分形象化的教具,大大提高了讲课的效率,战士们充分理解以后,训练中更能充分运用起来。

  何云峰、张化民与战士们在部队打成一片,不仅威严没有受损,反而愈发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他们也从战士的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发现了部队建设方面的很多不足之处。

  下连队的任务结束以后,何云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并依托于下连队时的所见所闻,改进了一些问题。

  考虑到部队自实行军衔制以来,一些干部错误的理解部队正规化,将之视为等级差别,一些军官脱离部队,脱离士兵、粗暴管理的现象,******席对此情况深恶痛绝

  命令指示下到昆明军区的时候,军区正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军区党委立即将指示下达给了部队团以上的干部,并请何云峰、张化民讲解下连队当兵的体会。

  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员鲁瑞林等军区机关123名干部,纷纷请求下到连队中去开展工作,军区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要求下连当兵的干部,应编入班、排、连建制,归班、排、连指挥,在连队过党、团组织生活,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

  1958年9月21日下午,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礼堂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席也来到了会议现场,并于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握手:

  “世友啊,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做个决议?”

  ******席走后的第二天上午,南京军区常委召开了一次会议,批准了许世友上将,张才干、肖望东、林维先、饶子健中将,龙潜、段焕竞少将等军区机关、省军区、野战军的主要领导人,共30位将军,首批下连当兵。

  一次部队组织攀登绝壁训练,许世友知道,部队肯定不会安排他上去,于是趁着大伙不注意,抓着一根绳子爬了上去,有战士们上前想要保护他,被许世友拦住:“我能上去,你们别以为我年纪大了不行。”

  班务会上,许世友受到班长严厉批评,说他这么大年纪了,不该冒这个险,许世友站起来承认了错误,却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也响应号召,光荣下连,为了不让战士们知道,杨得志还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化名——杨绍起。

  部队战士们一开始看着这位“年龄颇大”的老兵很是新奇,担心他的训练问题,哪知道杨得志尽管已经年过五旬,但身体素质却很不错,训练结束时还会给战士们表演绝活“铁牛耕地”和“叼手绢”。

  “铁牛耕地”就是用双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撑地做俯卧撑,他可以连续做几十个;“叼手绢”就是身体侧卧单手撑地,转身扭头用牙叼起地上的手绢。

  “像你这么大年纪,参军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经得多,见得广,还需要再当兵锻炼吗?我看,只要跟在后面站在一旁,指点指点就行了。”

  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更不简单,直接登上“井冈山”号军舰,当了一名海军,一个月相处的时间,陶勇和舰艇上的官兵也打成一片。

  一个月以后,“老兵”杨勇邀请全舰45名官兵到家里吃饭,大家才知道,原来和自己相处了一个月的老兵,居然是舰队司令。

  “想你们嫂子,我就给他写情书,你们知道,情书这种东西最见不得人,舰上就那么一点地方,我在哪儿写呢?刚写两个字,就有人凑上来看,写来写去,只好写成报告。”

  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将军们,一个个响应号召纷纷下了连队,尽管他们有许多不适应,但却始终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这份精神不由得让人尊重。

  当年何云峰下连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红军团三营8连,依旧维持着传统,干部下连队的坚持,也为基层官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得我们人民军队的建设更加完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