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东北林业大学首届“支林计划”学子在奔赴大兴安岭前许下这样的铮铮誓言。如今,支林学生满载对林业的热爱和对林区的向往,奔赴行业一线,扎根祖国最北方,用青春书写东林故事,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本期支林回声,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2022年7月1日,乘着绿皮火车一路向北,薄雾笼罩在山腰间,沿途的树木郁郁葱葱,这景色让我对工作的地方又多了一份期待与向往。初踏上新林这片土地,单位同事的热情接待让我本有点忐忑的心更觉安稳,很幸运在这个单位遇到了毕业于我校林学专业的吴师姐。同事们的暖心照顾,让我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对新林这个地方渐渐熟悉了起来。
在新林区自然资源局工作的这一个月,从刚来的不知所措,到逐渐上手工作,从开始的打印资料、写工作总结,到慢慢的写微信推送,撰写文案并进行《兴安“飞龙”—花尾臻鸡》科普视频的讲解录制,在这一个月里从新手小白到能够主动配合单位同事的工作,慢慢得心应手,慢慢发光发热。
在这里的墙上挂着一句话: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希望在这支林计划的一年里,我可以扎身北方,为祖国绿水青山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区林草局工作的一个月让我体会到学习和工作的区别。我所在的办公室是综合部门,既有事务性的工作,也会参与一些政务,要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是联系内外、沟通上下的枢纽和桥梁。现阶段,我要做的是向老同志学习,可以尽快独立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尽快学会组织会议,学会管理收发文件,还要保证后勤,准确把握单位的工作机制。最关键的就是要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工作,比如办公用品的出库,我需要准确知道大家需要的东西在哪,才能做好这些。下一步,我要做的不仅是可以完成这些工作,还要让大家相信我可以精准、妥善地完成这些工作,变成一个可靠的、被大家信任的同事。
由于能够阅读到许多文件,能了解到科室开展的相关工作,我对近期国家在农林领域的政策方向有了一些基础的了解和看法,渐渐地能从这些文件中找到我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主动寻找更多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有关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经济作物的相关政策、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情况等内容我都很感兴趣。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很多关于毁林、私挖乱挖、伤害野生动物的案件,这些都是之前有所浅闻却未曾真实触摸到的东西,这些体验一方面让我增长了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相关储备,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加端正了对行业工作的热爱与坚守。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砥砺前行,七十年东林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母校70华诞之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能为东林献上最好的礼物。
鲜有人会比东林人更懂林,更知林,更爱林,东林学子牢记“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秉承着“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壮阔情怀,继承前辈的塞罕坝精神,以真才实学、苦干实干,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东林力量。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特殊的年份里完成这样一件事,于我而言有着分外的重量和意义。人生总有很多选择,生活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景,只有沉淀下去才能厚积薄发。
牢记“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把理想化为实际行动,一路向北,找到人生的方向。让青春在磨炼中升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则青春无悔。
来到松岭区小扬气镇住建局的一个月里,前期学习了住建局的一些基础工作,之后同事交给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完善黑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此次完善和修改,是为了让居民在线上就能查到每个事项的办理需求,减少日常生活中办理事务的次数,不仅使居民办理事务更方便,而且也能提高工作的办事效率。平时会与同事一起跑业务,辅助单位的前辈完成一些工作。总的来说,工作相对比较轻松,下班的休闲时间也比较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持自身良好的生活状态。
在生活中,组织部和住建局的同事都非常照顾我们,也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帮我们解决了大部分的生活难题,大家都非常友好和朴实。
希望在大兴安岭未来的一年里,我能保持工作的干劲,认真完成工作,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扎根林业一线,服务国家发展。从出征仪式到工作落实,转眼已经一月有余,欣喜地看到“支林计划”的优秀学子们在林业一线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又满怀热情地适应和探索,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中昂首阔步地探索更切实更艰难的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