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为了挽救自己稀疏的头发,尝试用了各种办法。最近,她在朋友推荐下,开始尝试两种新药,说是可以促进毛发生长,还是中成药。
可20多天时间过去了,王女士头发没有多长几根,逐渐出现了恶心、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眼白和皮肤也看起来黄黄的。
直到高烧39℃,王女士一家人才意识到这个病来得蹊跷,到当地医院一查,转氨酶升至2000+U/L,是正常人的50多倍,总胆红素也有150+umol/L,已经是一个“小黄人”。
感染科病房医生许湘飞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病史、用药史。“我最近没吃什么药,主要在吃防脱发的药,但这个药是中成药,我朋友也在吃,应该不是它的问题。”
王女士住院期间完善了相关检查,医生们在排除其他病因所引起的肝损伤后,确诊王女士为“药物性肝损伤”。
真相浮出水面,看着王女士惊讶的表情,许医生连忙解释,“是药三分毒”, 凡是药物都有毒副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药物汇集、转化、代谢的“化学加工厂”,90%的药物都需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所以,肝脏也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脏器,不恰当服用药物则会导致肝脏损害。
常见的药物有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以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王女士为了增发吃的中成药,就是其中之一。
好在王女士没有基础肝病,虽然此次肝脏损伤重,但及时停药接受保肝治疗后,恢复还是顺利的,但如果患者长期未能发现病因,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肝衰竭。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许多老年人听信保健品的特殊功效,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服用各式各样的保健品调理身体。
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药物也不断被滥用,人们对药物安全性问题认知不够,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1.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应用有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合用保肝药;
5. 一些民间偏方或者中草药、保健品等没有明确提示具体成分、代谢途径及不良反应的说明书,具有很大潜在风险,应尽量避免服用,切忌病急乱投医;
6. 谨遵医嘱合理使用,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验方、广告等,不要跟风盲目使用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从根本上科学防治中草致药肝损伤的发生;
如果既往查肝功能指标均正常,近期服用过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而后出现乏力、食欲减低、皮肤泛黄、瘙痒等不适。
去医院检查肝功能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一项或者多项指标升高至参考值上限的3倍以上时,需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需要排查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疾病、遗传代谢性肝病、感染等其他一系列的疾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