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守好“三心”把握政绩观“三重内涵”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守好“三心”把握政绩观“三重内涵”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干部职业生涯的基石,它直接关联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成效。因此,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恪守“但愿苍生俱保暖”的为民初心,牢记人民至上主基调,与民同心、枝叶关情。“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民之心,是政绩观的基础。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史,正是因为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毅然决心,以钉钉子精神干事创业,干在实处、务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所谓“行动胜于言语”,落实是工作的生命线,身为党员干部,面对工作应秉持求真的精神,勇于担当,不因畏惧风险而逃避责任,也不应满足于空洞的言辞或浅尝辄止的行动,应避免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拒绝留下未完成的“烂尾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更要眼中有实情,手中有实招。唯有如此,才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确保各项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永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成效,更要注重长远的发展和历史的评价,避免陷入追求短期“显绩”和面子工程的误区,多做一些能以“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事情。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坚韧不拔、久久为功,这种精神作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面对艰难困苦时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生存耐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锤炼、丰富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定力,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