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读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新型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储能是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佔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新型储能成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装机规模来看,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其中,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寧夏装机规模均超500万千瓦。

  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近日,在供电公司指导下,浙江宇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千瓦储能项目顺利投运。该项目可实现每日2次充放电,高峰时段能持续放电4小时,可有效平衡电网负荷。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营销客户经理刘苏表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化交易机制持续深化,储能正从“独立节点”迈向“智能协同”。今年夏季,该储能项目通过优化充放电策略,预测将实现削峰约540兆瓦时。接入嘉兴虚拟电厂平台后,其单日高峰时段可為区域电网减少2兆瓦的供电压力。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2024年全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省(区)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成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今年7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新型储能為电力保供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新能源装机佔比持续提升,如何保持新能源高水平利用成為难题。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新型储能等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性布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认為,当前我国弃风弃光与电力紧缺并存,根源在於缺少能长时间平抑能量波动的储能技术,仅靠短时储能难以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

  在山东菏泽,一座长时储能全產业链一体化零碳產业基地正加快建设。“我们研发生產的长时储能电芯具有超大容量、超长寿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等优势,循环寿命超1.1万次。”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表示。

  為实现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提到,企业要坚守质量底线,关注產品研发和创新,提升產品质量和安全性。

  边广琦表示,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提升调度运用水平,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產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軼辰)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汪江波摄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8月19日15时33分,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中科卫星05星,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天拓六号卫星),天雁26星,ThumbSat-1卫星、ThumbSat-2卫星等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8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圆满落幕。本届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以作品展览与答辩為核心环节,聚焦前沿技术应用,全面考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