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祁县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的旧居,是晋商文化主要传承地之一,记录着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沉淀着祖辈的晋商精神。近年来,乔家大院景区围绕晋商文化丰富产品供给,实施品质提升、服务提质,吸引游客游览乔家民居建筑群,了解晋商文化,感悟晋商精神。
8月5日,在乔家大院在中堂,86岁高龄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传箭站在乔致庸书房前静静端详。“乔家是晋商的代表,来山西最想看的就是这儿。岁数大了走不动,但凭着我的兴趣,巴不得全都看一遍。”他评价乔家大院不光建筑有价值,更具文化底蕴,周边环境也非常好。
“乔家以诚信为本、兴家报国的儒商风度和家国情怀,彰显了一代晋商的文化智慧和商业精神。”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在盼介绍,今年6月下旬,景区策划推出了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商精神特色主题党日线路,截至目前已接待山西文旅集团各子公司、省内各企业集团等20余家企业近千人次参加。
主题党日线路让人们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和党课培训,领悟“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晋商精神深刻内涵,了解诚信为本、先义后利的经营理念和诚实守信、仁义并举、兼济天下的晋商文化。
“景区还推出了‘弘扬晋商精神’研学旅游产品,每年接待青少年上万人次。研学旅游已成为青少年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王在盼说。
为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晋商人家的生活日常,景区还编排了掌柜集结、嫁娶、拜寿等体验情景剧。今年春节期间,“三堂一园”布置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影视剧中的经典场景;围绕“年味儿”“晋商民俗风情”“民间民风集萃”推出沉浸式体验线路,以活态化、互动性的新展陈方式,打造了小身段、多场景、强氛围的体验产品,实现游客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王在盼介绍,乔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景区通过不断提升展陈水平和配套设施,活化利用文物资源,讲好晋商故事。
在展陈方面,景区聘请资深团队,根据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及乔家花园的13个院落126个房间的文化特色进行布展提升,打造了乔家珍宝馆、晋商商道馆、非遗体验馆、民俗博物馆及乔家学堂、婚俗展示、圐圙福寿、茶路再现、砖雕集萃等展馆,讲述乔家故事、展示晋商文化。
乔家大院德兴堂三号院,展陈着乔家后人乔新士整理收集的乔家大院老家谱、老照片及与乔家商业、家族有关的宝贵资料。他只要有时间,就会为前来学习的团队做讲解。
乔新士说,家规家训简明不简单,浅显不浅薄,每一条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居家要和而睦,待人要谦而恭;做事要清而廉,人品要端而正,人格要纯而高。“这些都是我们的立身处世之道,非常有教育意义。”
保元堂是祁县民俗博物馆所在地,42个展室以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礼仪、农商活动等为主题,通过2000余件展品,系统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的民间风俗。
乔家大院通过创新展陈方式、文物活化利用等,改变传统的游览模式。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建筑之美,了解乔家故事、经商之道,通过诵读乔家家规家风家训,体验乔家严谨的家规,还可以深度参与具有山西特色的婚礼、寿宴,了解过去乔家人的生活。此外,依托乔家家训、建筑纹饰、乔家福字、大红灯笼等文化元素和文物打造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了解晋商文化的又一扇窗。
据了解,乔家大院馆藏文物共有34类6359件,珍贵文物近370件,其中九龙灯、犀牛望月镜以及傅山、仇英、陈洪绶等名家的书画最为著名。
王在盼介绍,目前景区正与专业的团队合作,对大量文物开展修复工作,修复后将其放在原来的位置,更好地讲述乔家的故事。
“科技赋能之下,乔家大院文物保护能力不断增强。我们一定下大力气把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晋商故事,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让游客带走更好的口碑。”王在盼说。
独特的建筑风格,使乔家大院成为很多影视剧的取景地。《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这两部影视作品,让人们记住了乔家大院,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在景区乔家花园荷花池中央的六角亭中,笛子、二胡、古筝、唢呐等中国民乐表演以及民谣、民歌、民族舞蹈表演每天轮番上演;在戏台院粉墨春秋舞台上,祁太秧歌、晋剧等传统戏曲精彩演绎,游客边休息边欣赏,十分惬意。
“为了让游客在游览时对晋商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还在讲解和服务上下了工夫。”王在盼说,景区创作了针对政务接待、企业商务、中老年人观光、青少年研学等不同场景和对象的讲解词,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王在盼介绍,乔家大院还是祁县红领巾讲解员实践基地,每到节假日,红领巾讲解员就会来到景区,用稚嫩的声音为游客讲述家乡故事,他们已经成为景区一景。
景区讲解员张慧芬介绍,疫情期间,景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不放松,围绕晋商知识、历史文化、5A级景区创建、标准化管理、讲解技巧等开展培训200余场次。
景区还通过深入挖掘晋商文化精髓和万里茶道商业资源,打造了复盛城街区,将单一的大院旅游进行多维度升级,满足游客******、购物、康养、休闲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成为晋商文化新的体验地。
“自7月份以来,游客接待量每日达5000多人次,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接待量的50%,旅游市场正逐步复苏。”王在盼说,下一步,景区将引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王文华)
2022年8月1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国网安徽电力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对当地一家企业大负荷生产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指导企业节能(错避峰)生产。
8月9日,来自中国、越南、尼日利亚、也门等国的摄影师和留学生,在澜沧江昂赛大峡谷体验漂流。
2022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选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参加射箭比赛。日前,兴安盟那达慕正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期间将举办诗歌那达慕、传统美食那达慕、音乐那达慕以及赛马、射箭、搏克比赛等活动。
2022年8月8日,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兰坝村,青山绿野与金黄色稻田和鱼塘相互映衬,田野的线条在稻田中穿梭,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将绿色还给矿山,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日放眼满山绿。
近几年,青海省不断加大投入和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随着暑期到来,天台山进入旅游旺季,当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挖掘提升太阳文化资源,聚力打响日照太阳文化品牌。
暑假期间,东港区充分发挥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招募老师、志愿者等深入到268个乡村书屋,为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