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地方还是军队,都要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纪念,虽然缘由和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大都类似,主要是回忆昔日的荣光。比如,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等等。今年同样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即伟大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这些历史事件催人奋进,值得回忆,但也有些回忆令人痛苦。
笔者的手机中,至今保留着2014年除夕收到的一条春节贺信:“回首甲午中国痛,放眼新春梦汉风”。中国人讲六十年为一甲子,是一个轮回。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距2014年,刚好是两个甲子。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一场中华与日本正面相遇却输得体无完肤的战争。但是,选择性遗忘就能丢掉甲午之耻吗?知耻才能后勇,不对曾经的屈辱和失败进行思索,怎能指望勇气和胜利的到来,直面问题和苦难的勇气,中华儿女从来不缺!
2014年春节一过完,国内一批著名的军事学者,就立刻针对这个一百二十年前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回顾和反思,并在《参考消息》进行了连载,引起了热烈反响。后来这些文章汇编成册,《甲午殇思》就这样诞生了。当年这本书几度脱销,一书难求。我在拜读之后感触颇多,该书封面几个大字也极为震撼:忽忘国耻、勿忘军耻。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近代以及现代的前途与命运,但又是近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甚至是占据优势的一次战争。后人当然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清政府的落后腐朽、挪用海军经费、党派之争等等。但作为一名军人,这决不是不可一战的借口。我们究竟输在哪里?《甲午殇思》给出了答案,直言清军糜费千万却不能一战,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官兵的精神和血性相去甚远。不可否认,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近三千官兵血洒海疆,邓世昌、刘步蟾等多名管带以身殉国。但翻阅真实的历史,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北洋水师的另一面。和平时期文恬武嬉,贪腐成风;战争时期谎报军情,投降逃跑,全面崩溃。海军如此,陆军更糟。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战后日本的《日清战争实纪》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读来着实让汉颜。
甲午战争失败,是中华民族之痛。但痛定思痛,它又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梁启超曾对此评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建党建军,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转折的新时期。就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四十年后,一批有精神有血性的中国军人做出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壮举,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间来到了1953年7月27日,地点转换到了朝鲜的板门店,另一批同样具有伟大精神力量的中国军人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894年到1953年,历史的车轮刚好碾压了一个甲子轮回。在轮回的一头,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不仅洋务运动成果化为乌有,清政府还签署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灾难由此开始。而反观轮回另一头,“一口炒面一口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却战胜了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力量。这场战争的胜利挽回了中国军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失尽的颜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提供了心理支撑。
从装备相差无几却一败涂地,到装备天壤之别却胜利辉煌,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变”在哪里?答案正是这二者之“变”,正是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改变,正是中国军人血性的复苏的改变。刘亚洲将军出过一本书,名字起得好,叫《精神一变天地宽》,本文也正是有幸借刘将军之书名为题。
探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之代表,当属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万千先烈。多年以前,笔者还在武汉工作之时,经常光顾汉口黄石路一家饭馆,碰巧饭馆隔壁就是专门纪念革命先烈向警予的武汉市警予中学。偶遇次数多了,又适逢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热播,就常常思考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向警予的父亲曾是湖南溆浦商会的会长,因此向警予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她那些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窗,大多也是家境优越。按照当今社会的思维逻辑,这些“高富帅”和“白富美”们,应该是热衷于住豪宅、开好车、挎名包。但是,他们偏要去做一项令世人不可思议的工作—革命。这项工作可不简单,它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绘画绣花,而是要舍家弃子、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干成干好的。有人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也正因为这项工作太痛苦,危险性太高,非有精神、有血性之人不能胜任。
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军队,往往会被认为是精神不足、血性缺乏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局稳定,但和平时间一长,社会上的杂音就多了起来,不打仗的解放军甚至成了老百姓眼中吃闲饭的。再加上前些年一些部队人员不务正业热衷经商,一些干部身居要职却大肆腐败,确实极大地玷污了军人形象。黑格尔曾说过:和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腐蚀剂。
今天我们不禁要思考:和平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中国军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立起了新时代标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长期身处和平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未忘记自己还有另一个称号:人民子弟兵。从1998年的抗洪救灾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再到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老百姓总能第一时间看到挺身而出的解放军英雄。实践证明,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早已像基因一样深深积淀在这只军队中了。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就是要焕醒昔日的革命荣光,让英勇善战的基因在新时代重新发光发彩,赢得尊严,找回荣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支柱与脊梁。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