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互依存、同等重要、互为助力、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全面阐述了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深化科学普及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强化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了科普工作的新格局,探索出了“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模式。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10.56%,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时代发展给科普带来深刻之变。科普作为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建设人才第一资源的社会基础,推动了科技的创造、传播、扩散、应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全面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同时,科普也呈现出理念、手段、方式、机制的新变化,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技术应用、教育文化再次呈现交互推动、融合发展的新态势。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更需要摒弃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实现全面提升创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正是为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供了实践指南。实施好《意见》,就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开展科普的重大意义,树立“大科普”理念,压实全社会责任,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更要发挥科普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学根基。
今年上半年已有8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另有63个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类区域试验……为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这个政治责任,河南省在新乡平原示范区建设“中国种谷”,以种子创新来保证粮食安全。
新华社哈尔滨9月25日电 题: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贾如家的稻田正在收割。贾如算了一笔账,每喷施一次叶面肥,每公顷需花费100元,往年一般只喷施一次,今年共喷施了6次,比往年多花费500元,今年这笔花销由农场承担。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
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和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都配备巨型柔性太阳能翼。此时此刻,寂寥无垠的太空中,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高速飞行。在发射阶段中,问天实验舱柔性太阳能翼宛如合拢的手风琴,紧紧收缩于舱内。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植物存在感受硝态氮的能力,并且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检测到硝态氮不仅是一种营养元素,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2009年,刘坤祥曾经的实验室发表文章认为,CHL1/NRT1.1蛋白除了膜转运蛋白的功能之外,还存在感受硝态氮的功能,从而影响后面一些基因的表达。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名称及备案编号,首批包括30种算法,这些算法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进行查询。开展算法备案,有利于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中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制度落地。
历史的时针回拨到2012年9月25日,大连。天气预报中的阵雨没有如期而至,大连港风平浪静,秋阳和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22日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包括总则、基本要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与安全、附则等六章共七十二条,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15日至21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安徽合肥举办,80余场双创活动密集举行,近400名创业创新代表云集合肥共襄盛举,近2500万人踊跃参与主会场线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造……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航天的高度不断被刷新,距离梦想的目标不断接近。
站在溪水林场东北侧的柏油路上远望,蓝天白云下,道路两侧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列,甚是壮观。南侧是木耳大棚,劳作的人们忙着从菌袋上摘木耳;北侧是果蔬示范园,几名工人正把刚摘的油豆角装上车。
“女性参与科学研究,是其发挥自身潜能、影响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渠道。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女性仅占全球科研人员的33%,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面临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多重挑战。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全球尺度上叶片含水量和环境温度对叶片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植物碳获取、水分传递、养分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全球叶片功能性状样点分布。
在中国电科38所的空天信息产业展区,一颗蓝色的地球模型静静立在展台上,不远处,“巢湖一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模型正在观测着“地球”。”从“上天探海”的卫星,到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再到被称为人类科学“终极疆域”的脑科学、类脑技术,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让不少参观者直呼“过瘾”。
通过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主动转型,进一步向‘专精特新’行列迈进。
9月16日至20日,以“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