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路静安区,是一位叫康僧会的僧人主持所建。静安寺是江南有名的古刹,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 最初,静安寺还不叫这个名字,也不在现在的地段。这座古寺地处吴淞江边,年年经受潮水冲刷,寺基也遭到江水侵蚀,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寺庙更名为静安寺。整个静安寺的风格,始终与海派都市的风格保持统一。
虽然几经重建,静安寺的建筑风格仍沿袭宋营造法,采用屋顶脊吻、挑檐和斗拱装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佛教特点,用大象、莲花等具有鲜明佛教色彩的图案装饰。即使不进寺内,人们也能从宝塔尖顶、寺外梵幢等看到静安寺的金碧辉煌和气度恢宏。香火旺盛的静安寺,每天都在上海的黄金地段迎接虔诚信众的来访。不过,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中,不仅仅只有静安寺!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由于静安寺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和知名度。再加上,它藏于喧闹和嘈杂的上海闹市区。因此,每当提到上海,或者说与它有关的那些寺庙印象,可能大部分朋友都会想到静安寺。然而,在上海,还有其他名气很大的寺庙。今天,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昆明路73号(近提篮桥)的下海庙,看一看这里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吧。
下海庙最早叫义王庙,初见于二百年前嘉庆朝编的《上海县志》中,仅“义王庙,在下海浦口”一句提及。研究者推断是乾隆年间民间自立的供奉海神义王的小神祠,因建于下海浦流入黄浦江处而称作下海庙。别称夏海庙、夏海义王庙,可能是因为在上海口语中,“下”与“夏”发音相同所造成的。庙于嘉庆间已废圮,由尼姑明心意云游至此,结茅改庵,重筑庙屋,在此礼佛修行。
20世纪初,黄浦江沿岸以及与苏州河交汇以北地区,开始为外商所抢占,纷纷围圈滩涂,建造码头,并在岸上造起了货栈和仓库。下海庙周边地区日渐繁华起来,完全融入到上海城市化之中,下海庙也香火日盛。因下海庙地处下海浦东岸,而下海浦西岸的居民和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手提竹篮(内装供品)通过浦上一座桥梁,所以有了“提篮桥”之名。下海庙是沪上非常知名的庙宇,也可谓是“上海下海下海佑上海”了。
一听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对它产生疑惑和好奇吧。沪上大多数佛教寺庙大多称寺,极少称为庙的。实际上寺和庙是不同的。 不仅称呼不同,里面的供奉也不同。各大寺院里供奉的都是佛菩萨,而这座下海庙里供奉了天妃娘娘及其它地方神祀。走进下海庙,那里有五尊神——释迦牟尼(如来佛)、观音、城隍、海王、妈祖,五神供奉,前两尊是西土之神,后三尊为中国本土之神,五尊神海陆空俱备。
此种佛教殿堂五神供奉的现象,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唯一的。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想要趁着周末或者其他空闲时间,外出游玩,烧香祈福,遛娃拍照打卡,欣赏和感受一下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的那些美好。还是说,对于名气不输上海静安寺的寺庙情有独钟。位于上海的下海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并且值得去逛逛的地方。
在这里,需要温馨提示一下,上海下海庙门票5元,开放时间:全年 07:00-15:00;香期开放时间6:00-15:30。(香期指农历初一、十五)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现场公示为准。如果大家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话,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的拥抱和感受一下,上海下海庙所带给大家的这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历史记忆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