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车牌,想起2010年12月有过一次价格跳水,跌幅65%。当时特地找来历史数据,发现这已经是第三次跳水了,2004年和2008年各有一次。既然有数据,里面多半存在一些规律,因此还写了一份点评。
如果说汽车是可选消费品,车牌则是可选的可选。直白点说,就是兜里有钱才去买车,没钱就先不买车。兜里挺多钱,那就买个上海车牌,没钱就先上个外地牌。既然车牌价格跳水,直觉应该透露了不好的信号。
这是历史上第三次暴跌,跌幅分别是2004年5月的-54%,2008年1月的-58%,2010年12月的的-65%。
从历史上看,全国轿车销量在上海车牌跳水后,增速持续下降,并在滞后3个季度的时候出现了销量负增长。
从供给与需求来看,供给基本稳定不变,变化出现在需求端,12月的投标人数创下了近2年的新低,使得中标率大幅上升到80%。
因为轿车的销量属于社会消费品中的最大宗商品,如果轿车销量萎靡,则预示着整体社会零售将出现下滑,最灵敏的指标是社会零售品价格指数,即CPI。
从车牌价格与CPI的关系也能看出,车牌价格在前2次暴跌中,都是比CPI提前4个月见顶,相关性比较好。
轿车销量作为宏观经济景气周期的领先指标,而车牌价格是轿车销量中敏感度最高的指标,可看作是宏观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继而可看作股市的同步甚至领先指标。
从历史上的2次车牌价格暴跌来看,2004年5月份车牌暴跌54%,同时股市见顶1783点,之后义无反顾的跌倒了998点。
三是上证综指,则在2010年11月份已经见顶,比车牌还早了一个月,而且这个顶,要到2015年牛市才突破。
说明车牌价格,确实能透露出一些经济信号,是一个不错的景气度指标。但是由于规则的改变,价格再也不波动了,之前观察到的简单规律,也多半失效了。观察最近十来年的数据,投放量、价格一直波澜不惊,中标率、投标人数还是大幅波动的,也还是值得关注。
比如最近2年的投标人数大幅下降,就值得警惕。最新2023年12月投标人数7万,只有高点的1/4了。最近一轮的投标人数高点,是2021年3月份的24.9万,与2月份的沪深300高点基本同步了。至于cpi、ppi、乘用车销量也确实随后陆续见顶。
投标人数的变化,不知道是否跟规则变化有关。但黄牛的生意,肯定是大不如前了。可能,黄牛的利润是个同样灵敏的景气度指标。
现在的变量还要加一个,电动车免费送牌照,参拍的人肯定减少,这与之前几年没有电动车参拍人数暴跌最大的不同。
说一下我们小区的车位价格吧,确实折射出经济非常冷了。北方四线多年前的小区,小区的车位非常紧张,晚上下班回家了,如果没有固定车位,只能靠运气找车位了。前几年小区车位大概18万左右,现在10万不到了,上个月刚买了一个车位,9.5万,听卖家说,卖了好长时间了,和中介之间说了好几次:可算卖掉了,好像之前都没人问或出价。小区的车位租金也是大跳水,之前我租了一个车位5500元/年,现在我想把我另外一个车位临时出租,一年3000元都没人租,都嫌贵。
2003年开盘的时候,开发商卖7万。关键是小区固定车位非常少,几乎没人卖车位,一年大概能有3-5个人卖吧,如果选自己楼旁边的车位的线年能遇到一个车位在卖的机会,不是自己想买的时候,随时就能买到的合适的车位,如果住在南门,车位买在北门,估计得走10分钟。
说到上海车牌,想起2010年12月有过一次价格跳水,跌幅65%。当时特地找来历史数据,发现这已经是第三次跳水了,2004年和2008年各有一次。既然有数据,里面多半存在一些规律,因此还写了一份点评。我后来一直记得的一个结论是,车牌对个特别灵敏的景气度指标。如果说汽车是可选消费品,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