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办学,这是学校的自主权,但前提必须是,依法规范办学。如果学校违规办学,而地方教育部门视而不见,那就会让整个地区教育生态恶化,办学陷入混乱。
近日,衡水中学分校在浙江平湖揭牌,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高中部2017年招生简章显示,首批录取新生到校报到时间为4月15号,比省中考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对此,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肖家兴给出的解释是,报到并不是开学,只是为新生适应高中课程做准备。但在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看来,这与省教育厅2014年制定的《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改革普通高中招生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相违背。目前,省教育厅已责令平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涉嫌违规招生进行调查,核实后立即整改。
对于衡水模式进军各地,舆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倒退,而有人认为这根本上还是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在笔者看来,一所学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办学,这是学校的自主权,但前提必须是,依法规范办学。如果学校违规办学,而地方教育部门视而不见,那就会让整个地区教育生态恶化,办学陷入混乱。衡水一中平湖学校提前招生就属于违规办学,这一违规办学必须叫停。事实上,我国某些省市的“超级”中学,就是搞全省范围的抢生源“抢出来的”,是地方政府纵容的结果。浙江省教育厅对学校办学的依法监管,极为重要。
引进衡水模式“办分号”,并不是多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究竟对其办学采取何种态度。如果明确要求衡水的“分号”,必须和其他学校一样,依法招生、依法办学,那衡水的“分号”,不会带来当地教育的倒退,只不过给家长提供一所学校选择而已。
何为依法规范招生、办学?简单来说,就是一省之内的所有高中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是,应该实行同样的招生规定和办学规范,即依法招生、依法办学。不能其他学校不能提前招生,某一两所学校可提前招生;不能其他学校只能在本县、市(地级市)内招生,而某一两所学校可跨地区全省招生;不能其他学校招生必须纳入中考,通过中考录取给学生******学籍,而某一两所学校可无视中考规定招生,教育部门帮忙解决学生学籍;不能要求所有学校不得对学生进行补课,可却对某几所学校“精确到秒”、每天学到晚上10点甚至11点的学校管理、教学视而不见。只要做到政策一视同仁,无差别的执行招生规定、办学规范,当地的学校就不会在提前招生、全省抢生源、违规办学上,各行其是,各项神通。
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省份,比如河北,为打造“超级中学”,就采取虽有统一政策,却对少数学校违规招生、违规办学,完全纵容的态度,这导致整个地区招生、办学的混乱。事实上,如果衡水中学就在衡水当地招生,如果每年能培养上百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这是了不起的办学成就,可如果是全省招生,把全省的初中尖子生,都汇聚到一所学校,这样的办学成就就十分畸形。这不但会打击其他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当地义务教育推进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也不再执行招生规定、办学规范,而也搞提前招生或禁止学生报考外地学校。目前,河北省的中考招生乱象就是这样形成的。每年媒体都会报道有的民办学校提前违规招生,各地为“对抗”这种招生,采取各种方式限制学生。
由于引进的衡水模式“分号”,都实行民办办学,因此学校会有更大的自主招生权,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两点必须明确。其一,不能在规定招生时间之前提前招生,要纳入当地的统一中考招生,如果地方政府为“扶持”其发展,给予其提前招生权,这就是制造“恶性竞争”的开端;其二,学校办学必须遵守基本办学规范,其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不能公然宣扬应试,举办“清北班”,给考进北大清华重奖,那新引进的学校也不得有这类做法。浙江省叫停违规提前招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不这样做,是政府部门的失职。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和家长有应试追求与需求,完全可以理解。但必须意识到,在一省内,促进高中学校相对均衡、平等竞争,是更有利于高中教育的。道理很简单,北大清华在一省的招生名额是基本固定的,招生名额被一所高中占据,这只能说明当地高中办学极为不均衡。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给所有学校平等的竞争、发展空间,而不是用特殊政策支持某一两所学校发展。所谓的衡水模式,离开了当地政府的畸形支持,是不可能枝繁叶茂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办学者的选择,而在于地方政府起到自身发展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