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达到洪水编号标准,“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预计27日晚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流量在6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长江中下游降雨减弱。29日之后,主雨带将北抬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江中下游转为高温少雨天气!
我国位于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域,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它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活动而沿其西北侧进退。
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6—8 月的暴雨占了全年的 70% 以上;当7月下旬到 8月上旬的夏季风达到最北位置,华北地区大暴雨就将频频出现,其间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6%。
这个时期,影响我国的季风雨带在江南梅雨季后再次向北移到了黄河以北,7月下旬至8上旬成为我国北方盛夏暴雨时期。
据统计,华北地区 30 年(1951—1980 年)间 7—8 月的暴雨日数占全年的85.7%。直到8 月中旬以后,雨带会迅速南撤和减弱。
此外,“七下八上”也是西北太平洋上台风活跃的时期,尽管台风主要影响的是南方,但也曾经有台风“造访”过北方。
一旦有台风北上,对于鲜有台风影响的北方地区,应对经验,公共基础设施的适应性都将面对严峻的考验。
进入7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季节性北抬到北纬20-27度左右,南方夏季风也跟着北抬,华北地区开始受到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影响,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开始随着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输送带”向北方输送过来,这时候,我们中纬度的高空还偶尔有可以向南方输送冷空气的冷涡移动过来。当冷、暖空气两者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这个地区的雨日就开始增多了。
特别当冷涡(逆时针环流)出现,类似鼓风机从它北部引来一股股冷空气吹向南方,一旦遇到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就会“诱发”一次可能伴有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
与其他季节相比,对于北方来说,这个时期从低纬度来的水汽输渠道送最为畅通,能量也充足,最有利于降水强度增强和强对流天气发生。
自6月10日以来,淮河流域主雨带南北摆动,先后带来了8轮降水过程,且各轮降水间歇较短,这导致干支流洪水相遇,使淮河沿线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
与历史同期相比,目前淮河上中游以南、浍河中上游、沂沭泗南部及里下河大部,累计雨量较常年偏多1至3倍。
王家坝闸以上至源头为淮河上游,落差达178米,上游坡陡水就急,洪水快速直冲王家坝,使王家坝遭受巨大的抗洪压力。而王家坝闸以下至江苏洪泽湖三河闸的490公里为淮河中游,落差仅16米,河道坡降平缓,狭窄弯曲,宣泄不畅,洪水难以迅速流向下游。从三河闸以下至淮河入长江口三江营的146公里为淮河下游,落差仅6米,其所在的洪泽湖由于黄河曾夺淮河河道,多年泥沙淤积,湖底已经高于淮河河床底,形成“地上湖”,洪水越到下游流速越缓慢,使淮河水位不断上涨,水库蓄水趋于饱和,防汛形势严峻。
,在户外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有无次生灾害风险。出游时,尽量避免在河道、山谷停留较长时间,更不要宿营过夜。
再者,如果出现强对流天气时雨量较大,短时间城市内涝不可避免,要避免在陌生地区涉水,一是不知深浅,二是防止有漏电危险发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