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中秋节假期,团圆和睦的节日气氛浓烈,消费市场呈现较强活力。假期期间,《证券日报》记者兵分四路,从旅游、******、消费、理财四方面实探中秋市场,全方面呈现中秋市场现状,以飨读者。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同比下降16.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同比下降22.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6%。
在此期间,本地游迎来高峰。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中秋旅游热度达到今年小长假顶峰,日均订单量较端午呈双位数增长、较清明和五一增长一倍以上。在多地倡导就地过节的背景下,出游人群主要由本地、周边客群构成,占比超过六成。
据《证券日报》记者多方了解,今年中秋假期期间,在本地游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部分本地景区迎来了近两年内最好的行情,无论是客流量还是营业收入,都超过今年端午假期以及去年中秋假期的水平。有民宿业主亦表示,中秋假期期间,民宿价格创下近几年新高,目前十一假期的订单已满。
“当下古北水镇迎来了近两年最好的情况。”中青旅新闻发言人徐晓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7、8月份,古北水镇的客流量及营收恢复良好,9月初,由于中秋节和教师节为同天,又创造了一个小高峰。”
古北水镇销售公司总经理周建红亦对记者表示,从中秋假期前两天的数据来看,古北水镇的客流量以及整体营收均高于去年同期。
古北水镇并非孤例,延庆地区亲子民宿“熙熙宪宪de乐园”主理人刘添文也告诉记者,他所管理的民宿在中秋节期间出现爆满,身为民宿主理人的他为了满足客人整租需求,将自家留房腾给游客,目前十一期间的房间已经被订光。
量价齐升成为本地游市场火爆期间的常见现象。据周建红介绍,中秋假期期间,古北水镇景区酒店平均房价同比有所增长;刘添文则表示由于周边游火热,京郊优质民宿一房难求,整栋民宿的每晚价格由去年同期的五千元左右涨至六千元。
谈及价格变化,徐晓磊表示,一方面来看,价格仍然由市场驱动,鉴于疫情反复,旅客谨慎外出,本地游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另一方面来看,疫情期间,超大城市周边的旅游产业升级很快,更加精细化、高端化的设施亦推动了本地游相关产品量价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分析称,未来本地游还能为旅游市场提供30%至50%的市场增量。一方面来看,旅游产业融入内循环的程度在加深,短时间内以体验休闲为主的短途游仍将为主流;另一方面,本地游的中高端基础建设填补了市场空白,有望在未来带来持续的市场增量;同时与长线观光游的规模效应不同,本地游未来的盈利模式将主要体现在纵深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周边生态的打造上。
此外,在本地游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让更精细化的“玩法”开始出现。据飞猪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期间,露营订单量环比增超4倍;同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赏月活动带动了各地夜游市场的热潮;来自去哪儿的数据显示,中秋酒店热门搜索词汇中,赏月、星空、温泉、湖景、露营热度最高。
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就已有游客开始筹备十一假期的出行计划。据来自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一些热门目的地的优质房源被抢先预订,目前房量紧张;部分网红民宿已订满。途家民宿的数据亦显示,当前国庆期间的民宿预订量已经与中秋持平,理想状态下,国庆假期的民宿预订量对比中秋有望翻番。
去哪儿方面同时表示,随着临近国庆长假,开始规划小长线出游的游客增多,广州、宜昌、恩施、张家界等旅游胜地长线游旅游产品预订增加明显。另据不愿具名的OTA工作人员透露,中秋期间的长线游占比较端午假期有所提升。
中秋假期市场的恢复再次提振了市场信心。“今年一季度,中青旅业务恢复较好,压力主要来自二季度疫情扩散导致的亏损。目前三季度恢复势头不错,如果十一假期符合预期,我们有信心在全年争取更好的业绩。”徐晓磊表示。
魏翔告诉记者,尽管上半年19家上市旅企全线亏损,但随着下半年市场的恢复,预计部分度假目的地型企业能够在2022年度财报中呈现减亏,甚至扭亏为盈的趋势,同时看好入境旅游市场有望恢复所带来的机会。
在徐晓磊看来,目前上市旅企全年的业绩变化趋势仍然难以判断,但从上市旅企过去的业绩表现来看,单一服务商相对承受更大的压力,综合服务商或具有本地旅游资源的企业能够有更多亏损收窄甚至扭亏为盈的机会。
节假日期间,《证券日报》记者通过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电话咨询、App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到,相较往年,今年诸多大型银行对推出“中秋档”理财产品的热情不高,而地方性中小银行则出于积极揽储的目的较为积极。综合来看,已经推出的“中秋特供”理财产品类型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期限较长,难觅超短期产品。
今年教师节与中秋节同日,有银行和理财公司推出了“中秋节专属”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9月12日,在售的中秋专享理财产品共7只,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其中,工银理财及农银理财共推出了3只“中秋特供”理财产品,分别是工银理财·鑫享私银尊享固定收益类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秋专属22GS6870)、工银理财·鑫享固定收益类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秋专属22GS5610)以及农银理财“农银匠心·灵珑”ESG主题第1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团聚中秋)。从产品期限类型来看,分别为3个月至6个月、3个月至6个月、1年至3年,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
记者通过多渠道梳理发现,大型银行对推出“中秋特供”理财产品的态度较淡。多数大型银行在中秋节更偏向于推出符合节日氛围的礼物及满减活动。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大型银行机构对于节日理财产品发行的热度下降。”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资管新规后,监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包括理财产品销售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另外,要求理财产品宣传要讲究适当性。
不过,不少地方性中小银行对于中秋专属理财活动显得较为积极。上述7只在售的中秋专享理财产品中,其余4款“中秋特供”理财产品均为地方性中小银行推出,包括华融湘江银行的融智理财富盈系列(净值型)22067号理财产品(中秋节专属)、长春发展农商银行的“发展财富系列”2022140期(中秋特供款)、乌鲁木齐银行的金雪莲系列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2022年第60期中秋节专享、浙江临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丰收信福2022年第123期封闭式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秋特别款)。综合来看,中小银行推出的中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普遍在3%至4.6%之间,且投资期限均较长。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中小银行推出了中秋专属理财活动。例如,阜新银行推出的2022年第111期中秋专属理财,投资期限为365天,业绩比较基准4.05%;重庆银行公布的中秋理财日历显示,长江精益人生净值型9个月定开2022年第4期产品,起购1万元,业绩比较基准3.80%—4.60%,周期为280天;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金港湾瑞享12号B款,1万元起投,业绩比较基准为3.18%,投资天数为364天。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小银行在拓展多元化收入方面持续探索,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银行就理财产品开展节日营销,正是其锐意进取的一种折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秋理财产品难觅超短期产品。投资者张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在线上线下问了不少银行,超短期中秋理财产品很难找到。”
对此,苏筱芮表示,超短期理财产品难觅并非C端没有需求,而是来自于供给端,一方面是由于其流动性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则是机构响应监管、加速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的表现。”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保本’成为历史,虽然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略高于同期产品,但需要注意,该指标并非衡量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唯一标准,即使风险等级相对较低的产品,也存在‘破净’的可能。”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建议,投资者对于闲钱的假日理财,可以选择期限灵活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并注意提前申购,以享受到假期收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