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伤痕累累歌词具体内容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一级建造师 > » 正文

安徽廬江:小鎮提了“顏值”暖了民心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連日來,在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集鎮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現場,挖掘機揮臂轟鳴,工程車來回穿梭,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在緊張作業﹔工人、技術和監督人員各司其職,忙碌有序……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據白湖鎮副鎮長丁刻介紹,該鎮提升改造項目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升級、人居環境整治、公共設施配套、污水收集處理等4項工程。眼下,各項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每一項解決的,都是大家關心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丁刻說,實施白湖集鎮提升改造工程,就是要在小鎮打造出“城鄉等值”的美好生活,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行走在白湖的大街小巷,可見這個集鎮環境的面貌正發生著顯著的變化。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在集鎮上世代居住的群眾。

  今年57歲的白湖鎮裴崗社區黃畈組村民王玉生,便是集鎮提升改造的見証人:“要說當下的變化,那可是太大了。路面平了,道路也干淨了,茶余飯后出來散散步,感覺心裡舒坦敞亮。”

  就在兩個月前,王玉生家門前街道的水泥路還是破爛不堪,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不說,下雨天到處是積水,有車子開過會被濺了一身泥水,實在苦不堪言。經過這麼一改造,我們出行方便多了!”他的語氣裡滿是喜悅。

  跟王玉生有同樣感受的,還有白湖鎮裴崗社區陶墩組村民夏長銀:“鎮裡新建了一處停車場,這下子再也不用為接送孩子發愁了。”

  夏長銀的兩個孫子就讀於白湖鎮中心小學,過去由於沒有劃設臨時停車位,每到上學、放學高峰時段,校門口擠滿了接送學生的車輛,人車混流、道路擁堵,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給學生家長造成困擾。

  打這個學期開學起,夏長銀發現學校對面的空地已改造成為停車場,“停好車,直接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就可以安心離開了。”他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這個提升工程很及時,黨委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

  提起身邊的蛻變,在裴河邊生活了幾十年的白湖鎮裴崗社區裴崗組村民柳春青,仿佛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

  柳春青介紹,早先集鎮由於沒有排污管道,大家隻能把污水直接排到裴河裡,河水變得污濁不堪,幾裡外都能聞得到臭氣,“特別是到了夏天,連窗戶都不敢打開。”回憶當時的情景,至今還讓她感覺渾身不舒服。

  前不久,施工隊為集鎮居民鋪設了污水管網,把生活污水統一引到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河水變清,小魚小蝦都游了回來。”柳春青指著家門口清澈見底的小河樂開了花,“現在,來裴河釣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集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城市與鄉村的重要紐帶,更是撬動城鄉融合、推進共同富裕的有力支點。白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集鎮自然不能“掉隊”。

  為全面提升集鎮品位和形象,努力實現生態宜居、干淨整潔、和諧幸福的美好願景,白湖鎮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特色亮點,高起點規劃設計,制定提升方案和改造目標,確保集鎮建設布局科學、貼合實際、統籌兼顧。

  同時,白湖鎮以增強集鎮承載力和吸引力、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為重點,建設一批“強功能、補短板、惠民生”提升改造項目,切實做到外修“顏值”、內增“素質”、涵養“氣質”,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該鎮還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在集鎮提升改造中,強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進城鄉產業、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增強集鎮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具有城市特點和鄉村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自集鎮提升改造工程啟動以來,白湖鎮緊扣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成立了工作專班,抽調專人全程參與,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以能快就不要慢的速度,確保高標准、高質量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屆時,再要看集鎮建筑老舊破敗、管線設施老化、路面破損嚴重、垃圾污水遍地的場面,隻能去查歷史資料了。”瞅著眼前悄然“變臉”的光景,白湖鎮人大主席、集鎮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熊曉林笑得特別開心。

  熊曉林表示,接下來,白湖將推動認識再提升、責任再強化、任務再落實,繼續干字當頭、實字托底,對照任務、分解清單,嚴格按照工作節點推進項目,盡快實現集鎮“舊貌換新顏”,奮力繪就“宜居宜業宜游”的江淮小鎮新畫卷。(趙德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