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上周末,960名来自全市各区的科创小达人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角逐,朝着梦想发起冲击。2023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复评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在此举行。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挑战赛自9月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全市16个区各中小学申报的4335个项目,相比去年申报数量增加了35%,显示出申城学子近年来参与科创的热度持续提高。
复评现场,960名小选手按照“创造发明”“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其他主题”四大主题方向,分11个组参加现场答辩。此外,“航空航天”“自然生态”“智慧城市”三大主题则由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开展复评。
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的朱嘉麒同学发现,地铁刹车时,个头高一点的人很容易被拉环敲到。于是,他自动回收卷尺和手拉投影幕布的结构中获得灵感,设计了一款可自锁定位及自动回收的手环拉绳。只要乘客松手,手环就能收缩进上方卡口中固定住。小朱同学前不久腿骨折了,但他不想放弃复评,坐着轮椅,也带着心中对科学的热爱参加了评比。
北蔡中学的王佑琪同学发现,平时练习书法时很容易将墨汁洒出来。他尝试运用大气压密封原理储存墨汁,并在墨条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力度稳定时,电磁阀才会倒出墨汁。
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的陈奕霖同学设计了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技术的竞走监测装置。一旦装置检测到运动员双脚同时离地,蜂鸣器就会响起并闪烁 LED 灯,提醒违规情况。此外,该装置还会记录每次违规动作,并显示总的违规次数,如果违规次数超过设置上限,将自动要求裁判员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和减轻裁判员工作负担。
本次大赛得到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的支持。根据赛程安排,通过复评后,小选手还将参与终评选拔,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院士现场评审决定。
据悉,这一活动开展20年来已培养与评选了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234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616名,12位队员获得“全国十佳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9位队员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成为面向上海青少年的重要科创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