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文明》杂志制作专刊,以文明传播独特的方式,独家权威刊发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文明人物特稿”。专刊首次用文明传播的形式,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集中展现了七位常委的从政生涯、个人风格和家庭细节;首次刊登了大量未曾在国内公开出版过的珍贵历史照片;首次以国际化民间传播方式全面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开明、开放、平等的新形象和新风采。并以《文明》的独特视角和国际化的深度视野,全面、系统地解读了“中国梦”。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文明》专刊内容为基础,并添加了习近平等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活动报道专页等相关内容和专题,以飨广大网友。
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来源于他饱尝艰辛的特殊成长经历。
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52岁的李克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几个月后,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
因为阅读广泛,加之博闻强记,他可以在许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中国古典篇章的典故之间,信手拈来,随意切换。【详细】
张德江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分管工业、交通、社保等重要领域,同时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2012年3月,张德江受命来到重庆兼任市委书记,这是张德江第四次在地方担任“一把手”。此前,从1995年开始的13年间,张德江历任吉林、浙江、广东三省的省委书记。
知青经历磨炼了张德江吃苦耐劳的品格,也让他对基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基层锻炼多年,张德江深知民间疾苦,对老百姓怀有深厚感情。【详细】
俞正声主政上海的5年,正值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的上海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在青岛任市长时,正值全国纺织业疲软之时,为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他半夜来到印染厂,和夜班工人谈心听建议。市长夜访一事轰动了青岛的纺织业,人们从中看到了决策者抓经济的决心。
参加工作之初,他在农村学校做过教师,在农村参加劳动锻炼。1975年至1982年,刘云山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当了7年农牧口记者。
宣传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宣传工作的特点,刘云山曾说,宣传工作就是坚持重在建设,中宣部实际上是个建设部,主要负责精神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
刘云山提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观点得到了中国文化界、理论界的高度认同,一些网友用“卓越的战略眼光”给予评价。【详细】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京城,履新海南省委书记才5个月的王岐山,于4月22日“火线”就任北京市代市长。
1998年初,王岐山受命担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其时,广东经济发展正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当年,他作为知青在延安插队,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的友谊。此后,虽然历经多个工作岗位,他始终心系农村、农业和广大农民。【详细】
2007年3月,到天津担任市委书记时,张高丽因为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具有管理大城市的丰富经验而备受各界期待。
很多人还记得他当选山东省长时,曾在人大代表面前承诺:“一定要保持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当一把雨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当一头黄牛,为老百姓耕地种田;当一块石头,为老百姓铺路搭桥。”
1946年11月,张高丽出生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福建晋江东石潘径村。他的祖辈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他的亲兄长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详细】
在中华民族进入第六个千年的21世纪,伴随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外悄然兴起了“中国梦”这一话语。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设计对未来的梦想,也不断地调整梦想,竭力寻找和创造更好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文明寻梦。
从神秘的“赛里斯”——蚕丝之国,到备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推崇的儒家思想,再到精美的中国瓷器、昂贵的中国茶叶,自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游历以来,欧洲人做了将近500年的“中国梦”。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红,很中国,也很历史;中国红,很东方,也很美学。那一抹红色,是最美、最经典的中国元素,它凝结了中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