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法国前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犀利戳穿美元霸权的实质:“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1971年,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首次十国集团会议上,喊出了被称为全世界最傲慢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等于给戴高乐的远见卓识做了备注。
新世纪的最近十年,世界出现的一个巨大变量是全球开启了“去美元化”的时代。用美国《国际银行家》杂志评论文章概括:“我们正在见证一轮全球去美元化热潮”。
美国将美元政治化、武器化、霸权化,滥用泛用金融制裁,美国的全球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迎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全球刮起去美元化浪潮。
全球“去美元化”的强大趋势表现在:加大减持美债力度、放弃锚定美元、扩展非美元货币交易商品、增加黄金对冲美元风险、外汇储备多元化、国际贸易中使用双边和多边货币、加大互换协议结算交易、建立独立于美元之外的结算体系等。
2019年,全球货币体系专家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认为,从近几十年的趋势来看,美元可能不是被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击倒,而是被一大群替代货币击倒。”他的着作《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中剖析美元,美国难言良好的国际声誉和不负责任的国际金融措施,让其他国家对美元充满了疑虑。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多种国际货币共存的世界,而作为美元垄断特权的传统基础也正被逐步侵蚀。
美国《货币战争》的作者瑞卡兹(Jim Rickards)最新发表的报告称:由黄金或一揽子强货币支持的数字储备货币的发展可能会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和外汇交易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这些举措只会增加。因为,全球将出现两套或以上的国际支付结算标准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华尔街预言家、《美元大崩溃》的作者彼得·希夫(PeterD.Schiff)表示:“以石油美元为基础的美元结构现在已经出现很多问题,美元货币地位被重置现象正在发生,到时那些聪明的经济体将会使自己的货币与黄金等战略资源或具备去中心化功能的数字货币挂钩”。
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保罗·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让世界最终认清了西方的真面目,转而寻找真正的合作伙伴,加快脱离美西方控制的国际体系。拜登领导的白宫重振了克里姆林宫,摧毁了华盛顿的欧洲帝国。一旦美元变成只是又一种纸币,美国的实力就会崩溃”,实际上,正是华盛顿自己摧毁了自己的霸权。即使拜登政府允许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美国仍将继续给俄罗斯制造麻烦。
美国太平洋论坛研究员阿基尔·拉梅什(Akhil Ramesh) 在美国《国会山》网站发表《我们是否在目睹去美元化的开始?》的文章,揭示了美元霸权必然终结的理由:美元的霸权地位有赖于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随着世界走向多极化,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美元的实力和地位也就会同步减弱。问题的根本在于美元将在何时丧失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不在于是否会丧失。如果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加入金砖国家将是该组织的“重大收获”。德黑兰和利雅得的石油储备也将使金砖国家更有力地应对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美国考尔德伍德资本公司对冲基金经理迪伦·格莱斯这样评价美国对俄金融制裁:“前所未见的大规模货币武器化行动。”“这张牌你只能出一次。这是货币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元霸权的终结。”
没收俄罗斯相关海外资产,冻结主权财富基金,将俄主要银行驱离于SWIFT之外,其本质完是大肆掠夺俄罗斯国家财富的强盗行径。
但是,2022年10月以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一改前期口口声声叫嚣没收俄罗斯国家和私人资本的态度,大谈特谈美国没有法律权利扣押因俄乌冲突而被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在美国扣押这些资产是不合法的,美国法律是不允许的。前后判若两人的核心原因不言自明:美国的一系列猖狂操作断送了世界对美国信用的最后的一丝信任。美国用自己的拙劣行径戳穿了美国国家信用、商业信用、评级信用体系的虚伪,必将彻底动摇美元在国际储备和结算体系中的独大局面。
美国此等行为数不胜数。1999年1月欧元诞生,初期对美元汇率约为1比1.18。美元霸权迎来最强劲的对手。但两个多月后,美国伙同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轰炸南联盟,挑起科索沃战争。大量国际资本逃离欧洲,欧元对美元汇率走进死胡同,1999年年底跌破1比1水平。
2000年,伊拉克计划将石油出口从美元结算转为欧元结算。这个能源大国挑战“石油美元”霸权的出头鸟,随即于2003年被美国以一瓶洗衣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杀,萨达姆政权垮台。出于同理,随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自然还是为了强化石油美元体系和全球美元贸易的统治地位。
正是因为美国美元同是“自己生病让他人服药”的重症患者,难以治愈,俄乌冲突悄然而至。2022年,美国和G7以一纸阳奉阴违的《明斯克协议》作掩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整整八年之后,终于让武装到牙齿的炮灰乌克兰走向前台,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又一次举起激进加息、推高通胀的两栖武器,将欧元、日元、英镑等G7内的对手货币洗劫一空,美元一路高唱幸福收割忙的摇篮神曲。
这就是美国铭刻在骨髓里的洗劫世界各国财富的套路。不管是对手还是内亲,一概都不放过,且屡试不爽。
可惜,这次碰到的对手既不是阿富汗也不是伊拉克,而是世界上核威慑比美更牛更可怕的俄罗斯。本以为仅仅就SWIFT这枚金融核弹必将俄罗斯置于死地。谁知普京祭起了卢布锚定黄金和大宗商品、粮食,将货与币、价值同价格集为最佳组合,反噬效应彰显,卢布更加坚挺,不仅让美欧的强盗行径暴露无遗,并推动全球各国不约而同亮出追求主权和安全的正义之剑,乘势兴起去美元化浪潮。
第二,美国恶意立法,不断扩大对美元结算的国际经贸活动的干预渠道,使投资美元资产成为高危政治经济风险。
其一,美国的债务上限实质就是最荒唐的掠夺世界各国财富的游戏。百年来超过百次的屡屡突破上限,其罪责就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监管机构,美联储和财政部甘愿堕落为干预操纵全球财富和经济权力的邪恶机构。职能权力机构独立性基本丧失,特别是自奥巴马时期以来,这两家已经完全妥协甚至甘愿充当成为美国政党利益和各种选举的提线木偶,难以提出且实施针对具体问题的举措。由此导致美国在持续多年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同时,货币供给不断翻番。结果是,美元所锚定的财富价值不仅未能增加,相反,今天100美元的线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公开表示“美元被高估了”。按照他们的研究,以美国经济、贸易、国际收支等多项数据评估、核算,2020年美元估值被高估程度在“5.2%至11.2%区间”。2021年年底,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发布报告,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以多项标准综合衡量被高估程度约为10%。在高估值和有可能出现的负实际利率的综合影响下,美元前景面临下行风险。美元被高估,自然表明美国GDP虚高。
但是,我行我素美国,终于在2022年12月2日再次冲破法定债务上限,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1.41万亿美元。
诸如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FINSA)、2012年《马格尼茨基人权法》、特朗普时期的《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拜登的《美国反腐败战略》等等,企图通过这些法案,制裁特定跨国公司或国家实体。
2022年7月,IMF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吸引力逐渐下降,被不断抛售和减持,其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65.46%降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59.15%。俄罗斯早已清空美债以及国家主权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中的美元资产。美元在全球使用份额已从2001年的71.5%降至2022年5月的38.97%。
美国以及G7伙同北约,每一次假借冠冕堂皇的真理化身发动的侵略,其实质无非是最大限度收割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无限满足扩大地缘政治版图而已。对俄罗斯的这一系列猖狂操作,已彻底演变为金融战,货币战、资源战、心理战、网络战和政治信仰战。而最受惊恐的当属让所有能源大国。尤其是“OPEC+”和美国的中东盟友。俄罗斯的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明天自己的遭遇吗?更让世界各国彻底认清美国的本来面目,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丝毫不亚于战争风险。既然导火索是美国等将俄罗斯核心银行从SWIFT中驱逐,也将必然由此给全球推动独立于美元的国际金融结算体系的迅猛发展提供反向动能。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直接导致美元指数开启强势周期,全球非美货币贬值范围和幅度历史罕见。主要国际货币对美元汇率跌破历史关口。欧元、英镑、韩元、日元贬值幅度都在10%以上。在此期间,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平价,英镑兑美元一度刷新历史新低,日元兑美元创32年来的低位。相反,卢布成为2022年全球最强势的货币。
美国在挟持G7不断拱火扩大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损伤的同时,毫不含糊地借机连续打出多张谋取一己私利的桌牌,达到了把“欧洲之危”变成“美国之机”的目的。在向G7其他成员国以及欧盟甩卖高价能源基础上,专门针对G7中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颁布《通胀削减法案》,彻底坐实美国与G7、德法英日以及欧盟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将助推G7加快走向分裂。这必然成为2023年肢解G7的直接导火索。G7内部的美国与其他6国的对抗和分裂昭然若揭。反制措施也必然相继出台。至少将持续整个2023年全年。最大可能性导致G7彻底分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有124个经济体的货币主管机构正在研究或已经推出数字货币,比上年同期增加62个。IMF也根据特别提款权机制计划推出类似于主流加密货币的全球数字货币IMF。日本、欧洲央行、瑞典、瑞士、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组建试图绕开美元限制的联合加密货币小组,旨在部分商品交易或金融结算领域实现去美元化。欧元区19国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以色列等在内,至少有25个发达国家共同开始用数字货币的方式去美元化。德国和法国更是一致呼吁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元的全球货币支付系统,使欧盟国家正式开始全方位去美元化。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全球挑战美元地位的草案显示,欧盟正在准备测试数字欧元,并将欧元作为欧洲国家能源采购合同的默认货币,直接将美元排除在外,并计划在2023年创建以欧元定价的原油期货合约(石油欧元)。日本开始研究建立与日元或其他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体系。俄罗斯已经实现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油气等商品的跨境支付。拥有的价值达2140亿美元,占全球加密货币持有量的12%。伊朗正与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士、奥地利、南非等国就能源支付结算业务中使用数字货币进行谈判。
各国全力构建“去美元”支付体系。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美元之外的金融清算系统。
2019年年初,德国、英国、法国3国创立“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系统,以帮助欧洲企业绕过美元结算,开展和伊朗的相关贸易。2020年3月投入使用,实现了货款不出境而货物跨境交付。目前,已有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芬兰和瑞典等国加入该系统。再如,中国央行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PVP系统、俄罗斯打造的SPFS(金融信息传输系统)。
2022年以来,至少有27个国家和地区抛售美债。美国财政部公布2022年10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外国投资者单月抛售达1115亿美元。为2021 年 5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至少19国在10月同时抛售美国国债。
日本持有规模降至201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使美债持有者排第三的铁杆英国,10月份也减持248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8个减持了美债。
2022年4月,以色列宣布在外汇储备中抛售部分美元储备,并首次增加人民币储备。将美元的份额将从 66.5%下降到61%。
金砖国家所体现出来的“产能、消费、资源”三大优势,成为全球各国争相开展合作的推动力。2023年的金砖国家组织扩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近年来,金砖五国相得益彰的经济体结构,已经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力量。金砖国家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58%,2021年经济总量达24.7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5.1%,总量首次超越美国。在推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而经贸合作始终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金砖国家具备的有市场、有资源、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五有能力”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决定了金砖国家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2019年11月,金砖国家决定整合俄罗斯银行卡支付系统(Mir)、中国银联、印度银行卡支付系统(RuPay)和巴西银行卡支付系统(ELO),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 BRICS Pay)。
印度央行在2022年将卢比汇率正式放弃锚定美元,重点关注币值更加稳定的人民币,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印度已经成为在外汇领域正式开始去美元化的大国之一。
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体普遍增加了本币结算规模和货币互换规模。俄罗斯、土耳其、印度、阿联酋、卡塔尔等国相互间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在东南亚,2017年12月,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这三国央行就已启动本币交易直接结算计划,以减少三国金融系统对美元的依赖性。
截至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非洲国家的货币自主意识不断增强。2022年1月,以“连接支付,助力非洲贸易”为主题的泛非支付结算系统(PAPSS)在加纳启动。PAPSS可以让非洲国家实现买家以本国货币付款,另一国家卖家以本国货币收款。
这充分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都在夜以继日地思考和应对美元突然丧失绝对货币地位后的世界货币战争。
普京的举动向世界至少证明了“美国美元双霸权”早已不是什么铜墙铁壁,在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硬实力面前弱不禁风。沙特和俄罗斯是全球真正的能源巨无霸,地位无可撼动。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决定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演变。以沙特为主的海湾国家对美国从“言听计从”到“公然叫板”正是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直接反映。最具典范效应的是,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强力捍卫卢布的示范效应将扩散全球,跟进者都将是拥有能源霸主地位掌握资源匮乏的欧盟命运的王者,其制约效能将会日益增强。欧盟跟随美国摇旗呐喊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将很快推动众多国家采取贸易特别是能源交易去美元化的实际行动。
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卡塔尔、委内瑞拉一众能源大国,以能源大国货币为基础,综合各方利益,推出一个稳定可靠的能源大国货币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将是必然选择,必将引导各国在外币储备上更加走向多元化。
俄罗斯启用了自2015年就开始开发的“俄版SWIFT”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来部分替代SWIFT的功能。该系统以石油、天燃气作为刚需支撑,得到包括印度、伊朗、埃及等众多亚非国家认可。截止到2022年,已有12个国家的70家金融机构接入SPFS系统。同时,计划推出石油美元的替代品石油黄金( Petro Gold),用黄金来结算石油。筹备构建锚定黄金或数字黄金支持的亚洲新货币体系。与印度正在测试本币结算的新支付机制。
伊朗的举动尤为显眼。2017年伊朗与俄罗斯签订石油换商品协议,与土耳其建立黄金-石油交易法则。伊朗将原油、黄金等资源作为实物抵押,发行数字货币,寄希望于石油币能打破美元封锁。提议在海湾国家之间建立与数字货币相关的支付系统。伊朗与巴基斯坦签署多个以货易货的贸易协议,用伊朗的液化天然气、石油来交换巴基斯坦的大米,成功的绕开石油美元。伊朗和日本签署多份海关合作文件以寻求加快货物清关、金融结算、数字货币合作以促进未来的商贸合作关系,为在石油结算领域去美元化作为准备。伊朗和委内瑞拉用相似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能源产品。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呼吁在全球贸易中以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替代美元。2022年7月,外汇市场启动伊朗里亚尔与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
土耳其与俄罗斯协商双边货币协议,土耳其用卢布购买俄罗斯能源,并接受俄罗斯游客在土耳其使用卢布消费等。
委内瑞拉自2019年开始与我国的石油交易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自2021年以来,委内瑞拉要求客户应该用该国推出的以锚定石油的数字石油币(PETRO)。
2022年7月,印度央行对外宣布推出国际贸易卢比结算机制,允许所有的一级授权交易商银行以卢比结算的机制来购买货物。
截至2022年8月,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相互结算中本币占比为74%,成员国正在推动以本币结算,停止使用美元。
全球主要货币所在国中,中国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境外消费来源国、全球最大的利用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人民币结算将在世界各国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全球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70%的工业品,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两倍多,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本无可替代。这将更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最为科学的“产能、消费、资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经济体结构,成为今后全球独一无二的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力量。而当前呼声高涨的金砖国家扩员更是让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大显身手。提供保驾护航作用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自2015年7月在上海开业以来,已经批准、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累计80多个,总额超过310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开发银行为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与危机相关的援助。
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显示,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与出口占全球商品进口与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9.1%和10.3%提升至2021年的11.9%和15.1%,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提供了良好平台。
巴西央行的人民币储备已经成为第三大外汇资产。仅仅过去一年,美元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86.03%降至80.34%,欧元占比从7.85%降至5.04%,而人民币占比则从1.21%上升至4.99%。
希腊财政部已决定国家福利基金(NWF)的货币新结构,欧元,日元和英镑被排除在希腊国家福利基金的构成之外,最多80%的基金允许投资人民币,最高40%投资于黄金。
俄罗斯财政部宣布,联邦福利基金(NWF)将不会再投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新的联邦福利基金的结构,规定人民币资产占比上限为60%,黄金占比为40%,账户中的英镑和日元将被清空。
俄罗斯财政部确定:友好国家货币中,人民币最具有储备货币的特点,在我们国内外汇市场上有足够的流动性。因此,正是用这一货币来实现对俄罗斯联邦福利基金的补充。
随着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金融联系继续加强,俄罗斯最大的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在2023年的人民币与卢布交易量将超过美元与卢布交易量。俄方正在不断推广人民币的使用,已经成为除中国以外的第三大人民币交易市场。
2022年12月份举行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双方一致确定,未来3到5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扩大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本币互换合作。
欧亚经济联盟五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同中国经过系列磋商,双方将制定独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五国均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资源强国。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效率。人民币国际支付已经开始由最初的贸易结算驱动转向“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双轮驱动态势。截至2022年10月底,CIPS系统的参与者已达1353家。其中直接参与者77家,间接参与者1276家。间接参与者中,亚洲975家(境内552家),欧洲185家,非洲47家,北美洲29家,大洋洲23家,南美洲17家,服务遍及全球39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前三个季度,CIPS系统累计处理人民币支付业务308.62万笔,金额70.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1%。
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特别是2022年8月发布的特别提款权(SDR)中,人民币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为10.1万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债券规模均为3.6万亿元,分别是2016年末的5.5倍和4.3倍。
《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清晰显示了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的最新情况。借RCEP经贸合作深化之力,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十年增长近20倍。中国—东盟多元货币合作不断升级。截至2021年末,中国分别与越南、印尼、柬埔寨签订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约8000亿元。东盟国家金融机构深耕人民币市场,支付清算网络不断健全。2021年,新增16家东盟金融机构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者,CIPS全年处理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3.3万亿元,同比超50%。
截至2022年,伊朗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经达到21%。人民币、欧元、阿联酋迪拉姆并列三大外汇货币。
2022年12月,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在浙江开幕。会上,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揭牌成立。中心将搭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设置清算平台、结算平台、融资中心、配套服务中心,为中非建立良好的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结算渠道,推动人民币与非洲经济的深度融合。非洲的经济强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已成为覆盖非洲的金融货币。
各国财富积累是一个艰难缓慢爬坡的过程,但货币战争可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努力化为无形。全球逐渐脱离美元体制、转向多极化货币秩序是时代潮流,更是摆脱屡屡陷入美元陷阱的最佳选择。建立一个强势货币,既能奠定国家威望,更能让积累的财富富上加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