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璇子一起探讨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吗?想让热心的璇子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吗?快来提问吧,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每个月欢欢都会从爸爸妈妈那里拿到零花钱,年初她便给自己定了一个年度计划——一定要存下一笔“存款”。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她才发现自己总是“月月光”,甚至有时零花钱还不够用。
书房里已经闲置了一大堆文具,可看到喜欢的新文具,欢欢还是忍不住想买,只要用上新文具,她的心情就会更好,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和朋友出去玩时,欢欢总喜欢抢着买单,她觉得都是朋友,相互请客是理所应当的……
提到存钱或者储蓄,我们或许都知道一个很基本的道理——“开源节流”。也就是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当收入大于支出时,钱财才会有剩余;当收入和支出持平,就成了所谓的“月光”;而当支出多于收入时,就变成了“入不敷出”,甚至“负债累累”。所以想要存下零花钱,“收入”固定的欢欢必须思考怎样节省开支。节省开支并不是“不开支”,而是合理开支、精打细算。我们在思考怎样存钱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
就消费环境来说,各类网络购物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浏览万千商品,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然,带给我们的诱惑也就更多了;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也在鼓励大家消费,比如“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等;同时,现在流行的“在线支付”让我们无须携带现金便可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方式确实快捷方便,不过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欺骗麻痹”着我们的大脑。很多人可能有过以下体验:以前用现金支付时,我们触摸以及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纸币,我们对纸币的拥有感更强烈,花钱时会有“心痛不舍”的感觉;而现在的在线支付,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串串数字,这种呈现形式淡化了金额与金钱的联系,弱化了我们的拥有感,这让我们更容易完成支付这一操作,“迷糊”之间我们就把钱花光了。
就个人而言,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也可能让我们跟风盲目消费。例如,身边的同学在用最新款文具,那么我也要拥有同款;某款商品在社交平台爆红,我就会立马下单体验,否则就是跟不上潮流……
我们或许都听闻过有关“校园网贷”的恶性新闻。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文件来治理校园网贷,但仍然有许多刚成年或成年不久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消费欲望远大于自己的消费能力,不惜以身犯险,掉入“校园网贷”的陷阱。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开启潘多拉的魔盒,随之而来的则是暴力催收、人身名誉威胁,借贷大学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其家庭也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不时有借贷人不堪重负而选择轻生的悲剧出现。由此可见,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和培养合理的消费习惯十分重要。
作为中学生,经济上,我们只能依赖父母,尊重父母的辛苦劳动、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理应是我们的必修课。那么,日常我们该如何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呢?
学会分辨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比如,买学习资料和基础文具等是必要消费,而跟风购买网红产品等则是非必要消费。
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我们可以详细地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支出,以便于分析自己的支出。一方面,通过记账,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月自己在饮食、交通、学习上具体花了多少钱,并据此调整下个月的支出比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零花钱按比例细分到各项支出,当某一项支出达到上限时,就立即停止此项开支。比如,我们计划每月100元用于零食支出,当零食支出达到100元后,这项支出就要停止,直到下个月再重新开始。
合理的消费习惯养成后,存钱就不再是难题,但是,切忌计划大于实际。我们的零花钱数额有限,如果我们设定的存钱目标过大,这就意味着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舍弃大部分的非必要支出,甚至缩减必要支出。而现实情况是,这样反而会带给我们压力,削弱我们的决心,阻碍我们的行动。要知道合理的消费习惯或者存钱习惯不是快速养成的,我们可以从每周少喝一杯奶茶、文具用坏再购买等小细节入手,将非必要支出存下来,积少成多。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上个月好不容易存下一点零花钱,可是这个月一看到好看好玩的,又轻易挪用这笔存款,那存钱就成了延迟消费,变得毫无意义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