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一切变数都是因心念而起转变念头才能扭转人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建造师考试 > » 正文

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固危房解民忧以“心”换“新”暖民心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在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寧国新村社区芜湖路197号齐云巷,三幢始建於1952年的苏式建筑曾是居民心中的“愁疙瘩”。这些砖木结构的老楼歷经七十余载风雨,已被鉴定為D级危房。更棘手的是,作為原国有企业职工宿舍,產权单位因经营困难无力承担解危资金,居民的担忧与日俱增。

  面对难题,寧国新村社区党委主动靠前,以“破题”思维啃下硬骨头。社区成立由“两委”、產权单位、群眾代表组成的解危协调小组,数十轮走访协商中,既倾听居民对“住得安全”的迫切诉求,也理解產权单位的资金困境。一次偶然的契机,工作组捕捉到產权单位计划将主楼租赁给大家养老公司的信息,随即主动对接,反復沟通危房改造的紧迫性与居民的期盼。最终,大家养老公司被社区党委為民办事的诚意打动。此次危房改造寧国新村社区通过利用闲置资源引入第三方机构,资本介入确保了危房改造资金。同时优化改造方案,结合实际保留建筑的歷史风貌,并邀请群眾全流程参与改造。

  寧国新村社区的实践,正是包公街道危房解危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包公街道始终将群眾生命财產安全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进全域危房治理。街道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解危专班,联动党政办、建设办、应急办等多部门,将危房巡查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红色小管家、网格员、物业人员形成“动态监测网”,雨雪等恶劣天气更是加密巡查、提前预警,筑牢安全底线。

  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推进,街道已啃下多个硬骨头:2024年市科委宿舍作為省市首个危房重建项目已交付居民﹔2025年芜湖路197号齐云巷项目、省粮食局宿舍危房翻建项目等已正式啟动施工环节。截至目前,街道8处C、D级危房中,4处D级危房已通过重建、翻建、加固等方式推进解危,剩余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从寧国新村社区的“破墙”实践,到全街上下的“攻坚”行动,包公街道始终以“解民忧”為出发点,用“硬措施”破解“硬骨头”,让危房变安房,让民心更暖心,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高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