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重庆市2024年8月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在九龙坡区举行,开工投产81个项目,涉及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总投资约1094亿元。
重大项目通常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紧密衔接,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可有效吸纳投资、扩大内需,对调结构、稳投资、促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全力加载重大项目“进度条”,今年上半年,全市119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日前,轨道交通24号线正式进入盾构机下穿在建高铁的隧道施工关键阶段。作为我市首条全自动驾驶轨道交通线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9台TBM全部始发。
穿越区全长是200米,包含4个在建基础设施工程。计划明年2月底,盾构机将到达瓦子坝站,完成地瓦区间的掘进。
今年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0亿元,占比超过六成。铁路方面,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仅剩3座隧道待贯通;航空领域,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主楼幕墙基本完工;城市路桥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9亿元。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57.6亿元,已有1613个城镇老旧小区启动改造。
在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投资保持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119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86亿元,投资进度(占年度计划投资比例)达到52.5%。
重大项目对于投资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多明显?我们以前不久刚正式挂牌的重庆东站为例,重庆东站是全国在建最大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交通强国“站城一体化发展”试点工程,引入7条高铁,形成通达23省份、辐射10亿人口的“1-3-6小时”高铁圈,年客流量预计突破1亿人次。在业内人士看来,以站带城,重庆东站一定会催生一座城市副中心。这座新城的核心区有3.47平方公里,可开发体量达330万平方米,随着一大批交通路网、商业商务、生态康养、文体娱乐等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将直接拉动投资超700亿元。
今年3月举办的央渝同行(南岸)发展对接活动,设立分会场的重庆东站是一大热点。活动现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集中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495亿元,其中就包括重庆东站站前核心区项目。
在位于璧山高新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长安线控底盘及轻量化项目日前进入试制投产阶段。记者了解到,这个基地主要生产车身零部件和线控底盘产品,配套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车型。
据介绍,该基地本月将有1000台车交付装车客户,轻量化产品进入正式量产的阶段。2026年全面达产以后,预估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个亿。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方面,今年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9.5亿元,同比增长11.2%,投资进度达到62.6%。
当下,瞄准未来,积极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塑造新质生产力,成为普遍共识。
今年4月,重庆发布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从项目涉及的行业领域来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在七大领域之首。5月的西洽会,重庆在“投资西部行”重点产业项目路演对接活动上收获颇丰,80余家企业和商会协会,与有关区县、开放平台深度对接,现场签约26个项目,涉及金额18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9.9亿元,科技创新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现代服务业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6亿元,数实融合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以项目为牵引,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的态势明显。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成达万高铁建设接连迎来新进展。在四川南充,国内最大智能轨枕厂已为该线万根轨枕。在重庆开州,全线最长隧道——万开隧道掘进突破3200米,正从两端三个作业面同步开展施工。
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攻坚,现代产业项目也合力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由合川区与广安市岳池县共建的川渝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投产,目前有64家企业入驻,构建起“岳池原料药+合川制剂”产业链条,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
今年以来,川渝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协调服务,持续监测调度,共同推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上半年,川渝300个共建项目完成投资2453.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6.2%,超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从2020到2024年,川渝两地按年度滚动实施共建重大项目。五年,项目数量增长了近9倍;投资总额增长了5倍。透过重大项目不断刷新的“进度条”,双城经济圈加速崛起的步伐变得更清晰而具象。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65.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全国、西部地区均高0.8个百分点。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苟文峰看来,上半年,重庆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其对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依然是下半年的“主旋律”。一是要抢抓政策机遇,做好重大项目谋划。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推动“两重”建设和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政策机遇期,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关注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项目并做好谋划储备。同时,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策划储备一批事关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并争取上升到国家部委层面,全力发挥国家级重大项目对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带动作用。二是强化统筹调度,做好服务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有效落地,为下半年投资稳定回升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促增长、稳预期、优结构、蓄动能”的关键抓手,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8月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为新起点,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前期、建设“两个阶段”统筹调度,抓紧抓实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我们期待着,巴渝大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培育更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