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伤痕累累歌词具体内容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一级建造师 > » 正文

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在珠峰地区全面开启

浏览: 1365 次 来源:网友供稿

  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杨雪)记者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获悉,“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全面开启。此次珠峰科考将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协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区六大圈层的垂直变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机理。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冰川、积雪、冻土、湖泊和河流等关键过程的变化,探索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此次珠峰科考的总体科学目标,是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提出珠峰自然保护创新科学方案,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第三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

  此次珠峰科考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联合西藏登山队实施,由5支科考分队的16个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他们计划将多个自动气象站架设到8000米以上,实现珠峰极高海拔区气象梯度自动观测和数据传输;计划完成5800—8300米雪冰和岩石样品采集,并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并钻取冰芯;尝试突破浮空艇大气观测海拔世界纪录,到达9000米;追踪极高海拔大气污染的输送及科考人员的高海拔适应性等。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此次“巅峰使命”将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并完成珠峰峰顶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一次综合性科考。

  2019年发射的“吉林一号”高分03A星,第一次采用“载荷平台融合设计”理念,大幅减少平台结构,电子学软硬件高度集成,有效载荷比显著提升。

  有关它的最新消息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苏阳与其合作者近日发现,用一种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可精准快速吸附电子垃圾中的金离子并还原为纯金颗粒,进而发展出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适合规模化生产的连续金吸附方法。

  2020年6月,宜春市在修建高士南路过程中,发现一处古代城墙遗迹,经简单清理和初步考古发掘,发现城墙用青砖和夯土组合砌建,体量巨大。

  结果显示,全球2℃的增温可能造成小麦价格峰值增加,提升低纬度国家的主粮自给是全球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

  “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中国矿业大学讲学时题写的寄语,也是中国矿业大学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养“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疫苗、抗体、“充电”头盔和干细胞等是专家们目前正在探索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方法。此次Ⅰ期临床试验招募了16名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早期无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将间隔一周接受两剂鼻腔疫苗。

  地球磁场约等于0.5高斯,这0.5高斯的强度就拥有足够的力量拨动指南针,让指南针的指针从任何方向旋转后都准确指向南方。此次刷新世界纪录,也为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规划建设的另一个大科学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和普遍追求。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日数异常偏多,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持续发展。8月19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30日发布高温预警。

  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15%”这一目标。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连续103次发射成功。

  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