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一天,凌晨3点50分,上海松江区新桥镇零工驿站前出现了当天第一名寻找零工机会的务工人员。短短半小时内,这里将涌入上百名务工者。
他们大多来自河南、安徽、东北等地,有男有女,主要从事绿化、园林、建筑等行业。很多人就住在附近。对他们来说,每天凌晨守在这里,已经成了习惯。
这里的“零工早市”在多年前就自发形成。凌晨招工,白天开工,辐射范围能延伸至长三角。2024年7月,为改善原先马路劳务市场无序的状况,政府在附近建成“零工驿站”,提供服务,组织对接。驿站由多部门协同共治。现场能看到工作人员进行车辆、求职、用工登记等。
来自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社会学研究者顾楚丹也在现场调研。她介绍,松江区的零工市场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在产业用工需求、劳动力构成、招工方式上都体现了本地化特点。零工驿站的建设是政府推进零工市场治理的重要手段,她期待驿站能进一步优化运营模式,提升匹配效率和服务质量,包括去回应劳动者权益保障较薄弱的问题,如就业、劳动纠纷等——立足镇域特色,推动转型升级。
临近7点,当天的“零工早市”开始散开。8点,一些没有找到活的务工者徘徊在路边,或聊天,或张望。
关键词: